《VO》導讀:

從小我們就不被鼓勵表達負面情緒,不過《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遠離能量吸血鬼》作者克莉絲汀.諾瑟普作為婦科醫師,長年投入婦女議題及倡導女性身心保健,對此提出了不同觀點:她自己因長期壓抑自身情緒、忽略身體發出的需求,產生偏頭痛等症狀後,才發現處理負面情緒的真正方法,其實是正面迎接。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克莉絲汀.諾瑟普 博士

「我還記得在自己青少年時期,下樓時若不是一臉歡笑,就會被爸爸叫住,回頭重新下樓,臉上帶笑,腳蹬彈簧……」

我們的家庭教育往往希望孩子只表現正面的情緒,造就的後果,就是我們不被允許流露負面情緒,哭泣與表現得軟弱,也不被認同。我們自孩提時代就被這樣教導,縱使已經長大成人,身邊沒有人再要求我們藏起負面情緒,但我們自己,卻成為責備負面情緒最大的聲音。因為憤怒、悲傷、難過都顯示出自我的不足,所以必須不計代價壓抑……《遠離能量吸血鬼》作者克莉絲汀.諾瑟普醫師分享自身經驗,壓抑情緒、忽略身體發出的需求,也使得她開始出現偏頭痛、足底筋膜炎、散光各種症狀。以下摘自書中的〈學習合理的生氣〉一段,當你感覺難過、想哭,其實不必壓抑,你所需要的,只有迎接,並擁抱自己度過這些情緒:

處理情緒就像重新裝潢一面牆

要到數年後我才理解,每種情緒都指出一項未被滿足的重要需求。我以前不明白,情緒是老天賜給我的指引,幫我辨識那些需求,加以滿足。

負面情緒升起時,你必須確保不去壓抑。失去孩子、走過撕心裂肺的離婚、至親好友離世,你就是得臣服於動作、聲音、眼淚具有的療效,那是身體療癒深沉悲痛的方式。治療傷痛,邁向歡愉別無他法,只有徹底感受其痛,步步穿梭其間。最終你得哭喊、流淚、臣服於至高力量。若不如此,這些能量將卡在體內,形成各種疾病。

而且這不僅限於當前情緒,過去曾傷害你的事情也得處理。相信我,這些痛苦並不會因為正向思考、自我肯定、願景板(vision boards)而化解。這樣想像你的身體:一面你打算重新裝潢、貼滿舊壁紙的牆,如果直接把新壁紙貼上去,結果一定不佳,你得先把舊的撕除,整好牆面,才適合貼上全新壁紙。我們從孩提時代及前世帶來的傷痛失落,也需比照辦理。

孩提時、或由家族基因傳下,沒被處理的悲痛創傷,會在底層繼續運作,導致你邁向健康歡愉人生的相反面。若沒有真正找出傷痛根源,切實去感受、釋放那些傷痛,什麼正向思考或改變信念都只是徒勞無功。但是,打造一座悲傷殿堂,期待大家前來瞻仰,也極不健康。比方說,你不能把逝去孩子的臥房弄成紀念堂,那只會把痛苦神聖化,讓自己變成吸血鬼。

所以,表達情緒,聽來夠簡單的了,不是嗎?

也對,也不對。對,那是我們天生一部分;不對,我們大多內建一種壓抑情緒的需求。說到這題目,再次強調,就是要在情緒升起時認出來,給予鼓勵。

當你允許自己感受最深的痛,身體會把創傷清出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在九○年代初,參加安.威爾森.西芙(Anne Wilson Schaef )的「活在其中」(Living in Process)工作坊。形式很簡單,我們只要「跟自己坐在一起」,誰有話要說就說,說出來的東西往往會引起共鳴。產生共鳴或情緒的人,就躺到遍布室內的某張床墊專注感受,完全而徹底地感受,必要時發出聲音,做出自己感覺療癒的動作;同時間會有一人坐在身旁,卻不會伸手碰觸,只在需要時,遞出一張紙巾。

這時的氛圍宛如我工作的醫院產房,我們就像產婦,協助人們生出有意識的自我,把痛苦留諸身後。然後輪到我了。七天下來,我看著躺在墊子上哭泣的眾人,心想這些我都經歷過了,這些可憐的人哪。我是跟同事一起來參加這個工作坊,想處理我們認為在彼此之間的「共同倚賴成癮」──之後我不再用這麼個模糊名詞形容自己,但那正是當時我們面臨的情況,而我們了解西芙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們想借助她的正式介入。我簡直迫不及待。

介入時刻來臨,西芙與我們四人圍坐中央,其他五十名夥伴環繞我們而坐。

一階段是表達出你的愛與在乎,於是我告訴同事,當她在我第二胎臨盆時來到醫院幫我停車,讓我跟我先生能一起進入醫院,那對我的意義何等重大。眼淚霎時從我的眼中落下。有女同事為我做這樣的事,稀罕到我不知如何承受,這個回憶讓我激動莫名。西芙開口了:「你要不要躺下來,看接下來會怎樣?」我馬上收住淚水,恢復自持。我們是來進行介入,我怎能讓自己情緒擾亂這場聚會的目的?絕對不行。我硬是逼回眼淚──這我太擅長了,從小練到大的。西芙又說了:「你累壞了。」此話一出,我立刻淚水潰堤。我躺到墊上,哭了至少一個小時。

一種遠古的聲音從我體內發出,有如耶路撒冷哭牆那些婦女。目擊一切的自我──我們內在那個從時空之外靜觀一切的自我,也迷惘了。誰知道我能發出這種聲音?介入過程裡,我發現全身投入自己、無以停歇地在所有時刻哭泣,且進入更遙遠的過去,為我母親哭泣,也為她母親哭泣──我的外婆茹絲,四歲喪母從此孤苦零丁。一扇自我意識的門於某處開啟,我走進去──深入一處名為「所有女性之苦」的所在。我為所有的女性哭泣,那在分娩時死了孩子的、失去母親的,從來無法停歇的。這所在沒有盡頭,我的哭泣也沒有終點,很快這整個房間的所有人,男女皆然,都躺在地上哭了。終於停止的那一刻,我頓悟我此生是為了將這份苦──女性之苦,轉化為喜樂。我打從心底明白。並且知道我得從自身做起。

在那之後有多次我感到情緒洶湧,便起身進入臥房,關門躺下,聽任感受撲面而來。有時是憤怒,有時悲痛,有時是深沉的哀傷。重點在此:當你允許自己徹底出入情緒──伴隨著動作、聲音、眼淚,身體自會把創傷清出你的DNA。不用做更多。我們天生就會。每個嬰孩做的順理成章。有時你就是得哭掉一切

允許自己充分體驗卡住的情緒,才能卸除過去的包袱

頭一次允許自己這麼做時,你可能會擔憂,如果真讓自己走進痛苦深淵,也許就走不出來了。相信我,一定出得來。不過也因為這個緣故,如果能找個信得過的朋友在旁見證,會很有幫助。但請留意:見證人絕對不能給你擁抱,或嘗試「以言語帶你度過」,那會阻止你的進程。看人受苦,我們總想伸手相擁,往往是因為那觸動了我們自身的苦;出手相擁,是下意識不讓自己完整體驗那種痛。千萬別如此。

很多時候,某種深沉情緒升起,時機卻不適合整個投入,這時你不妨告訴自己:「放心,我會回頭找你。」然後盡快安排時間照料這個情緒,它會等在那兒的。

當我們讓自己感受最深的痛,也同時打開接觸自己最大愉悅之鎖。做完一次情緒宣洩,你會經常發現自己笑得歇斯底里,你的情緒瓶塞已經到頂了。

允許自己充分體驗長久來卡住的情緒,也讓你體重減輕,看來年輕許多。那的確能讓時間倒退,因為你已卸除過去的包袱。

遠離能量吸血鬼

這裡買

(本文經合作夥伴 書傳媒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有時候你就是得哭掉一切」——最好的療癒,是你完整的去體驗內心的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