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高年級實習生》劇照。

《VO》導讀:

不同目標的達成方法不一樣,將目標的「種類」區分出來,才能找到適合達成目標的方法。

本文作者麥可‧海亞特,是「麥可.海亞特公司」的創辦人及執行長,幫助高成就者獲得工作和生活雙贏,他同時也是湯馬斯.尼爾遜出版社的前董事長和執行長。著有《今日美國報》暢銷書《把想要的人生找回來》,以及《紐約時報》暢銷書《天王部落客教你把粉絲變成錢》。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麥可‧海亞特

大部分人無法達成目標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曾去定義目標。
── 知名演說家及激勵大師丹尼斯.魏特利(DENIS WATLEY)

蘇珊現在擁有有生以來最棒的身材和體能。她從三十多歲時開始跑步,幾年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馬拉松。在即將邁入四十歲之際,她想尋找一個具有挑戰性、啟發性的目標,於是決定要在五十歲生日之前,在美國五十個州跑完五十次馬拉松。她把這個目標稱為「50/50×50挑戰」,並且積極展開行動,現在她四十四歲,已經成功在二十個州完成挑戰。

理查五年前由空軍退役,目前在社區大學教歷史。他發現學生們缺乏領導人才所需的批判性思考和社交技巧,因此向校方提出這個問題。校方的課程委員會同意的確有此必要,於是請他在新學期開設一堂領導力課程。理查為此休了一段時間的假,全力準備課程內容,並順利在暑假結束前完成,然後按照計畫在新的學期開課。

湯姆為自家室內裝潢生意研發出一套擁有專利的色彩配對系統,工作夥伴伊莎貝爾則想到一個主意,她找了一位程式設計師幫他們開發app,這樣客戶就能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拍下顏色,讓app提供適合的配色建議。他們花費數幾個月才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難題,不過在接到試用版客戶提供的回饋後,他們決定將發行日期定在三月一日。在兩星期內,他們就按照計畫達成了目標。

上述這些範例──50/50×50挑戰、領導力課程、app發行日──代表的都是一次性的成就。它們的關鍵特徵很好辨認,涉及的範圍和完成時間都很清楚、明確,這就是所謂的成就型目標。但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目標,也是我們必須納入考量的。

比爾和南西婚姻十分美滿,這不單是因為幸運和對的人共結連理,也因為他們會有意識地去培養親密度。方法說來簡單,他們二十多年來,每個星期都有一晚會固定約會,這個習慣讓他們有機會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進行深入、有意義的對話。

史班塞身體健康、體態精實,每次的年度體檢結果,都讓醫生讚嘆不已。過去五年來,他的健康狀況一年比一年更進步,但史班塞去年已經邁入六十歲大關!他的健康狀況可不是憑空而來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開始培養每週健身四天的習慣。

拉瑞莎在短短三年內,就發展出營業額達七位數的事業。一般人或許會輕易將她的成功歸因於,是在對的時機碰巧想到一個好點子。這當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你如果問她成功的祕訣,她會告訴你,這都是獲益於每星期打五通推銷電話的習慣。

和之前的三個例子不一樣,後面這三個例子都沒有明確的範圍或時限,代表的是持續進行的活動,這就是所謂的習慣型目標。成就型和習慣型的目標,兩者都能幫助我們設計自己想要的未來,如果我們能適當地搭配混合,並善加利用兩者之間的差異,成效更是驚人。

「成就型」與「習慣型」差異所在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到,成就型目標的重點在於「一次性」的目標達成。這樣的目標可以是還清信用卡債、達到某種財務基準或寫完一本小說。有完成期限,也是成就型目標的一大重點。

至於習慣型目標,則是規律、持續進行的活動,像是每日冥想、每個月與朋友來場下午茶、每天午餐後散步等等。

這種目標沒有期限,因為你並非只專注於完成單一事件,而是要維持一個慣例,不過開始日期是相當必要的,這樣才有一個起始點。

成就型目標符合SMARTER架構(註),是明確、可計量的,而且也有時間提示,全都是可驅使我們專注、努力的特徵。等完成期限一到,我們就知道自己是否達成目標。

(註)SMARTER架構:
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2.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4. 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5.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習慣型目標同樣也符合SMARTER框架,這對了解自己想持續什麼樣的活動、頻率又是多少,是非常重要的。雖然習慣性目標不包括完成期限,但最有效的習慣型目標應該具備下列四個時間關鍵:

1. 開始日期:指的是你打算何時開始建立這個習慣。

2. 習慣頻率:指的是你將多常執行這個習慣,可以是每天、每星期裡特定的一天、每星期、每個月,諸如此類的。

3.時間點:指的是你想在哪個時間執行這個習慣,可以是每天或每星期的某個特定時間。如果能在固定的時間進行,會比較容易堅持下去。

4. 達標進程:指的是你覺得要連續執行幾次之後,這個習慣才能夠固定下來。大部分習慣型目標在達成後,就不需要你再多花費心思了。

對這種目標來說,風險來自於如何維持進度,因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而且可能比你想像得要久。我在步驟四會再詳細討論這個問題。書末所附的習慣型目標模版裡,不只包含上述這些時間關鍵,還有一個進度追蹤表,讓你檢視自己的進程。

何者才適用?

如果你預計設定的目標有七到十個,或許應該結合成就型和習慣型目標,兩者並行。訣竅在於了解「何時」和「如何」利用它們。成就型目標適用於範圍明確或有期限的狀況。假設你想增加收入,就可以加入明確的說明和完成期限,設定出「在這個會計年度結束前,將銷售佣金提高到20%」這樣的計畫。假設你想創立新事業,就可以設定「六月一日前,成立一間顧問公司」。

習慣型目標,則適用於沒有明確範圍或時間限制的狀況。譬如說,你想更親近上帝或在靈性上有所成長,這些目標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成就,而是一種持續的狀態。此時你可以設定這樣的習慣型目標:「每天花二十分鐘閱讀聖經和祈禱,早上六點,每星期五次,一月一日起,並連續進行七十天」。或者,你想和配偶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那你可以設定:「每星期和配偶一起外出晚餐和深入溝通一次,每星期五晚上六點,從三月一日起,連續五十二週」。

你也可以利用習慣型目標,作為完成成就型目標的方法。比方說,你想在六月三十日前寫出一本五萬字的書,那麼你可以將目標拆成幾個步驟去完成,也可以索性把重點放在養成寫作的習慣上,像是:「每天寫五百字,早上六點寫,每星期五天,從二月一日開始,連續一百天」。

如果你希望在年底前增加30%的收入,可以將目標拆成幾個步驟去完成,也可以選擇養成某種習慣。還記得拉瑞莎的例子嗎?要達成成就型目標,你可以設定這樣的習慣型目標:「每星期打五通銷售電話給潛在客戶群,一月一日開始,連續五十二週」。

找出適合自己的組合

不同的目標適用於不同的人,你可以依個人情感和身體需求,量身訂做屬於你的目標。對某些人來說,關於健康的成就型目標是他們最不需要的;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的目標卻能提供他們執行的動機,你必須找出自己到底適合什麼。你或許可以輕鬆做出選擇,也或許需要兩者都實驗一番,才能確定最好的方向。

你該做的,是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成就型和習慣型目標組合。

確立目標推薦閱讀

最棒的一年:5個步驟,100%實現目標,讓計畫不再是空話

這裡買

VO VIP 社群抽獎活動
聽好音樂更要用好耳機 

The Piano Guys 用鋼琴大提琴,把流行融合古典玩起來!

獎項:Major 9’13 – 古典樂調性耳機 1 組    (定價:3200 元)
活動日期:2018/11/29 至 2018/12/13 中午 12:00 截止

延伸閱讀:

【子彈思考整理術】忙≠有效率!巴菲特、歐巴馬都在用的方法:減少決策,才能做出好決策

【四象限法則的陷阱】日本專案經理人:時間價值最大化的關鍵,不是只有排出「優先順序」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最棒的一年:5個步驟,100%實現目標,讓計畫不再是空話》,由遠流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