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花遊記》劇照

《VO》導讀:

你是不是條件很好,但約會時老是不順利?但有內涵的你,也不是沒話聊,到底問題出在哪?心理師認為,反而是「口若懸河」變成你們的氣氛殺手。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瑪那熊

前陣子接了婚友平台的合作案,協助找出會員盲點、診斷問題並擬定調整策略,來增加他們約會勝率。光看Tony的背景資料,很難想像會有什麼狀況:收入高、178、健身、五官立體。

「難道是太宅了,導致沒話題可聊?」過往諮詢曾遇過硬條件很足,但欠缺軟實力、無法聊天的句點王。這次諮詢採用觀察模式進行,在Tony與女助教聊了十分鐘後,我明顯感覺到氣氛不對勁。並非他說不出話或結巴,相反地,Tony可算是口若懸河、不斷分享自己生活經驗、休閒興趣。然而氣氛卻逐漸「嚴肅」起來,隨著時間推移,女生的眉頭也隨之緊鎖。在看出問題癥結後,我直接喊停。

接著,我與Tony一對一諮詢,提出了這個觀察。
「對誒!我有些朋友會這樣講,說我太嚴肅,但也不知為什麼」
的確,他雖然沒有不斷微笑,卻也非板著一張臭臉、凶神惡煞的模樣。心理師的強項之一,就是從語言、非語言進行雙重觀察來找出盲點。其實Tony的狀況,許多人在聊天過程也不自覺會出現,趕快來檢視一下自己是否也成為氣氛殺手吧!

一、 聊天幾乎只講自己

「我上個月才到日本出差,在大阪待了快一個禮拜,我在公司是負責……」
「我明年打算到北歐自駕,首選是挪威,因為看到朋友的遊記很有趣……」

這類分享很不錯,滿適合聊天開場,也能表現出你豐富生活,讓對方看見你的優勢與特質。但如果不停地說著自己事情:「我去過哪裡」、「我打算幹嘛」、「我做些什麼」、「我認為如何」……等等,都給你說就飽了啊?聊天初期,過多自我揭露很容易讓對方「吃太飽」,被你的故事與資訊轟炸,反而感到疲累。

不斷說自己,很容易讓對方將你貼上「自我中心」標籤,覺得你只在乎自己。記住,聊天目的在製造互動,不能只有自己講爽就好。

破解法:

對話中穿插問題,邀請對方也分享她的故事與經歷。上方的句子可以改為:「我上個月才在大阪待了一星期,妳去過日本嗎?」、「我在公司負責……所以偶爾要出差」
「如果能選一個歐洲國家自助旅行,妳想去哪?」、「我打算去挪威自駕,因為……」

聊天中善用「發問」除了能製造互動,也能讓氣氛更輕鬆,還傳達了你對約會對象的好奇,讓她有機會聊聊自己。相互認識對方,對於拉近關係有很好的效果。

二、只談事件與想法

「我在大阪吃了好幾家拉麵,我認為跟台灣的味道最大差別是……」
「這部電影的劇情是……,我覺得這種拍攝手法……」

這種句子雖然能讓對方看見你的獨到見解,但若都只講「事件經過」與「心得評論」,會讓對話內容過於理性,自然也就嚴肅起來。聊天是件輕鬆的事情,我們需營造有趣的氛圍,才容易讓對方有持續互動的意願。畢竟,人家可不是來聽你演講或上課的啊!

破解法:

用感性來平衡過多的理性,試著在分享故事時,提一些個人的心情。
「我在大阪吃到一家很棒的拉麵,第一口超驚豔,很後悔沒多去吃幾次」
「這部電影最後那個畫面,讓我滿感動的,尤其是……」

三、別讓你的手指壞事!

「你應該也聽過一蘭拉麵吧?」(食指指著對方)
「我覺得廉價航空其實滿不錯的,它的優點是……」(食指向上)

這兩句聽起來都很OK,但搭配的肢體動作卻大大NG。問對方問題時,如果將食指直接對著別人,很容易產生強勢感,彷彿上司在質問下屬,讓人感到壓力與不舒服(你誰啊?憑什麼這樣跟我說話)。分享某個看法時,食指向上則像是在會議或研討會中講解事情,讓人覺得緊繃嚴肅。

破解法:

手勢是非語言表達重要的技巧之一,難道不該用嗎?別擔心,只要將其它的手指張開,不管要發問或分享時,讓四或五根手指一起行動即可,這不但大幅降低嚴肅感,還能讓你的表達更豐富、吸引注意。

以上三點,很可能是我們在聊天時不自覺出現的習慣,然而卻會影響互動的整體氣氛,務必小心!

學會聊天好書推薦

一開口撩人又聊心: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
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的人際互動課

這裡買

延伸閱讀:

【網聊很OK,見面秒尷尬?】情感講師教你「聊天術」,讓對方敞開心房

【大家都不太想聽你說話?】心理學:一開口就充滿魅力的人,都懂得避開7種「聊天地雷」

【愛情不是用追的,是用吸引的】心理師:掌握聊天 4 關鍵,讓你的「動靜價值」持續放電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條件很好約會卻總沒下文?瑪那熊為你找出三高者的約會盲點 〉。更多相關文章都在 「愛心理」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