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高年級實習生》劇照。

點開你的FB或IG,不論是被名校錄取、公司福利好、出國爽爽玩還是交到女友,隨便滑一下都能看到一個朋友po了炫耀文。雖然知道要抱著祝福的心情,但看到太多次的話,承認吧,你也會感到有點煩。

這其實是一個糾結的心態,一方面我們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成功,但又不太想要擺明炫耀,另一方面我們也想看看別人怎麼成功,但不想太常看到。很多實驗都證明,炫耀自己,或換句話說,分享自身訊息是我們潛意識偏好的行為。在談論到關於自己的話題時,刺激的腦內區域跟談到食物、金錢或性是同一個區域。然而,對話分析家Speer教授發現直接吹噓自己幾乎是違反社會規範的,你通常只會獲得一片尷尬的沉默。事實上,很多人看到炫耀文的反應是留言說好話,但其實私底下對這篇po文是反感的。

選對受眾,炫耀文其實也有好處

心理學家Susan Krauss Whitbourn建議,在炫耀前可以選擇合適的受眾,比如說想分享自己找到工作時,最好就排除待業中的朋友。選對了對象,就比較容易獲得真誠的恭賀和回饋,並從中獲得快樂和鼓勵,進而更有動力去做事。

而吹噓這個行為在心理學被稱作「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它神奇地讓你更有想像力,覺得自己能擁有影響力和控制權。當然,它也會讓你對未來抱持著樂觀而明朗的看法,雖然在社群媒體上炫耀自己並不會有提供你長期向前奮鬥的動力,但短時間來說也是個自我充電的好方法。

心理學研究也顯示,當你收到一個正向的回應,就會提升你的自信,也會刺激腦內關於獎勵的區塊,也就是說你的貼文獲得更多讚和回應,你就會更有正向能量。

但為了不要讓負面效果大於正面,還是不要太常在社群媒體上吹噓自己,或是在這些文章中都夾帶一些有用的資訊,比如說分享你是怎麼做到的,或提供別人一起完成的機會。並且在發文前反問自己:「想要達成什麼目的?」「我為什麼要分享這則訊息?」

如果你對炫耀文非常反感

心理學家 Whitbourne 也建議,如果你常常會被炫耀文激怒,那你可能也要檢視一下自己,為什麼這些炫耀文會令你感到不爽或怨恨?為什麼別人的炫耀會讓你如此在意?可以透過檢視這些負面情緒,更了解自己的狀況。

(參考文章來源:Psychology TodayThe New York Time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