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unsplash
《VO》導讀: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有失眠的困擾。失眠不只影響了第二天工作的精神,也對一個人的情緒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康寧醫院組織「睡眠醫學與養生中心」的江秉穎醫師針對失眠,介紹了解決失眠問題的具體方法。
(責任編輯:陳姿伃)
文/康寧醫院副院長 江秉穎
身心性失眠占慢性失眠人口達二成五以上,許多人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暫時性失眠後,進入了一種「被睡眠所制約」的慢性失眠,白天容易感到焦慮、煩躁,甚至情緒低落,對「夜眠」有著一定程度的焦慮。夜間在床上,愈是想睡覺、愈是睡不著。
布青技巧
「布青技巧」(Bootzin Technique)是一種幫助睡眠的行為療法,包括六點:
1.等到真正很睏了才上床,絕對不躺在床上等待入眠。
2.床只用來睡覺,絕不在床上工作、滑手機 、讀書、看電視、吃東西等等。
3.睡不著時,立刻起身到其他房間,做一些靜態的事情,例如讀書,直到有睡意,再上床去睡。
4.若上床之後又睡不著,則再重複前一動作,直到可以入眠。
5.不論前一夜睡得多差,甚至整夜未闔眼,早上一定準時起床,以建立規則的睡眠作息, 累積睡眠驅動力,以便在下一夜好入眠。
6.禁止睡午覺 。
案例CASE
曾老闆在夜夜難眠的幾年後得知此一技巧,立刻以極大意志力予以貫徹,預先準備了好幾本與工作有關的雜誌,第一夜,他無法入眠時,立刻起身到書房看雜誌,當有了睡意才再上床,若再睡不著,則又重複前一動作。第一夜,此一重複動作共八次,當六時鬧鐘響起時,他都只有淺睡眠。第二夜起身次數降為七次,他每次起床到書房就做筆記記錄次數,第三夜只有五次,並偶爾進入熟睡期,第五夜則兩次,第九夜竟意外一覺到天明。第三周之後,一周七天內還會有一、二天起來一、二次,但到第六周後,幾乎夜夜好眠,第十周後,他才敢於中餐後小睡十五分鐘。
全身肌肉放鬆法 幫助好眠
克服失眠的身心放鬆法包括腹式呼吸法、靜坐冥想以及肌肉放鬆法等等。
我們練習全身肌肉放鬆法時,每次在睡前可以做十五到三十分鐘,將全身肌肉分成四大區域,逐一練習先緊後鬆:
1.手掌、手腕、手臂的肌肉。
2.臉、頸、肩的肌肉。
3.胸部、腹部、背部的肌肉。
4.大腿、膝蓋、小腿的肌肉。
以放鬆肩膀肌肉為例,可以先聳肩緊繃肌肉七秒鐘,再放鬆三十秒,如此重複做三十次 。
規律作息、累積睡眠能量及身心放鬆是入眠三元素。身心為何不放鬆呢?其原因複雜,例如,睡前引起強烈的情緒,無論太快樂、悲傷、生氣、期待、失落、煩惱或因喝飲料吸收咖啡因,而導致神經系統興奮等等。
想知道怎麼樣可以睡得更好?
《自己的睡眠自己救》
延伸閱讀:
【真想好好睡上一覺】遮噪睡眠耳塞和智慧助眠眼罩,讓科技為你對抗失眠
【滑手機滑到失眠?】用手機裡的「夜間護眼」功能幫你濾掉藍光,放下手機就好眠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自己的睡眠自己救》,由時報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