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有著超齡成熟的想法「老靈魂」,可能經常感覺跟周遭同年齡層的人們格格不入。但如果你的內心還住著一個孩子,那麼從健康角度來看可是一件好事。其實一個人不論活到幾歲,都應該試著保持赤子之心,這不單是一個哲理性的建議,而是真的有科學根據。一項發表於科學期刊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的研究顯示,保有如孩子般純真熱情的心,可能意味你的大腦更健康。該研究讓一群 59 歲以上的成年人說明是否感覺自己的心智比實際年齡更成熟或更年輕。這種自我描述被稱為「主觀年齡」,而結果顯示自認比實際年紀更年輕的人,大腦中與預防失智症有關的灰質分泌更豐富。
研究員之一 的 Jeanyung Chey 表示:「像個孩子般看待你的生活,也許在別人眼裡有點幼稚。但主觀年齡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習慣和社交活動,進而導致大腦提前或延緩衰老,甚至整體健康狀況。一個經常感覺自己實際上接近 18 歲的 80 歲老人,比起同齡人肯定多了些保持活躍的額外動力。」
除了保有赤子之心,科學家同時也揭露了隨著年紀增長,擁有哪些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持續保持腦部的靈活度。
#適度飲用紅酒
某些食物對大腦的助益是無庸置疑的,例如:魚類富含的 DHA 對維持腦部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漿果類(藍莓、草莓、覆盆子、櫻桃,桑椹等)含有抗氧化劑,有助保持記憶力。而最近發表在 Age and Aging 雜誌上的一項有趣的研究也發現,從年輕時有飲用紅酒習慣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更低。
#自言自語
自言自語在成人世界裡是怪異、接受度很低的行為。但許多研究都表明,喜歡自言自語的人實際上擁有更健康靈活的大腦,在學習以及執行任務上也有更大的優勢。因為說話促進了「搜索」,能幫助釐清思緒、強化目標,更有調節情緒的功能。
#經常旅行
接觸新鮮事物已經被科學家們廣泛認同是有效刺激大腦的行為。旅行,尤其是自助式旅遊對腦部訓練有很大幫助。規劃行程、安排交通路線以及探索旅遊地點的人文背景,這整個過程都是在嘗試新的事物。去到語言不通的國家,讓大腦保持隨時面對新問題並想出解決辦法的最佳狀態,迎接「挑戰」也是一種活化腦部的好方法。
參考資料:elitedaily,lifehack。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喜歡你》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