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入正題之前,我們先比較兩個對話場景。
對話一
丈夫:今天過得怎麼樣?
妻子:沒什麼,跟平常一樣。你呢?
丈夫:今天我的老闆開除了一個很好的工作夥伴,還在辦公室裡大吼大叫。
妻子:你老闆真是糟糕透了。
丈夫:是啊。
對話二
丈夫:今天過得怎麼樣?
妻子:沒什麼,跟平常差不多,總覺得有點空虛。你呢?
丈夫:真令人沮喪,我今天也不太好,我老闆開除了一個很好的工作夥伴,還在辦公室裡大吼大叫。真擔心他接下來會找我麻煩。
妻子:真讓人生氣,你老闆實在糟糕透了。
丈夫:是啊。
兩者有何差異?我們在對話一看見了「事實」:發生了什麼,對誰,何時。在對話二中我們看見相同的事實,但還多了「感覺」:沮喪、空虛、擔心、生氣。在知名心理學網站 Psychologytoday 上,擁有多年家庭關係諮商經驗的心理治療師 Tina Gilbertson 用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讓穩定關係長久保持親密的關鍵在於:談論彼此的「感覺」。
「是的,如果你不太了解其他技巧,只需要持續做這件事就夠了。無論戀情、友情還是家庭關係,當我們談論自己的感受,就是在邀請對方進入我們的心中。」
當關係一拉長,我們慢慢發現與另一半的對話失去了往日的熱情,變得無趣、生硬。你以為這是因為相處太久,過於了解彼此而無可避免的情況,並試著尋找更有趣的話題。但 Gilbertson 認為,要找到新鮮話題並不總是那麼容易,但只要能做到情緒的分享,找到雙方真實的感受,即使是最平常的對話內容都顯得有意義。她也提到另外兩個重點:
1. 傾聽對方,不忘分享自己
「雙方都必須是傾聽者。我們是誰,不是由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而是我們對這些事的反應來定義。」Gilbertson 說,「持續讓另一半知道:對你而言什麼是重要的,什麼能傷害你,以及什麼能讓你發笑。」
2. 不要害怕展現負面情緒
「如果我們所表達的只是愛、慷慨、快樂等正面情感,那麼我們在所有人際關係中都會感到孤獨與不被理解,因為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想增加親密度,我們必須展現真實自我,包含那些醜陋的情緒。練習與伴侶使用以下幾種感覺形容詞:不安全、害怕、不確定、遺憾、尷尬、困惑。當然,不要忘記那些美好的情緒:感激、愛、欣喜若狂、平靜等等。
嘗試在對話中添加這些情緒用語,你可能會開始發現這些談話最終會帶你們進入全新的親密層次。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psychologytoday。)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鄰居家的月亮比較圓》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