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來看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歸納出教育孩子的技巧有哪些?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Stella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人格特質中的同理心、關心、熱情,都是從小培養出來的,而要培養孩子有堅強的心理、具備同理心又有責任感。父母的教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心智堅強、懂得幫助、同理他人的孩子,在未來的職涯發展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事業、工作、人生都是一大幫助。
培養心智堅強的孩子,家長要做到的 3 件事: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來自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歸納出教育孩子的 4 大技巧,能鍛鍊出心智堅定、懂得尊重、關懷的孩子,其中是小編看完後整理出 3 個重點:
1 .用身教,培養歸屬感
大家都說身教大於言教,這句話,我也非常認同,在什麼樣的環境底下長大,的確會體現在孩子的個性、行為上。為孩子打造一個穩定且充滿愛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感受到父母給他們的無私的愛,能夠讓他們有歸屬感。
記得要聆聽孩子,用像跟朋友聊天的方式與他們分享生活。問他:「今天做了什麼超厲害的事情?」、「課堂上有什麼有趣或讓你覺得挫折的事嗎?」這樣的問法不僅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久而久之,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愛就能讓孩子產生既定的歸屬感,這麼一來,他們對周遭的人事物就會產生高度認同。
2 .用服務,展現價值觀
除了讓孩子心中有歸屬感外,培養孩子的道德價值觀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因為孩子會觀察身邊的大人,並且學習他們的行為。所以大人做好榜樣,孩子們才會理解並吸收學習。
在生活中參與社區服務、公益活動,透過父母帶領孩子,讓他們體會到服務他人能為自己、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以此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3 .關心孩子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常常對孩子表示關心,也能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很多時候,不是只有自己開心就好。學會關心別人、幫助他人,也能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這樣對孩子更是正向的幫助。
但就培養「同理心」來看,只關心身邊的人並不夠,我們更需要觀察身旁以外的人,路上的陌生人、班上的新同學…等等,培養孩子主動幫助他們的精神非常重要。家長可以透過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詢問孩子有沒有發現在特定的狀況下,誰會感到無助?需要什麼樣的幫助?自己可以如何協助他人?這過程中,父母必須帶領孩子一起思考,找出解決的方法。
也可以透過跟孩子討論社會上發生的事件,談論每個人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讓孩子知道,每個人因為成長環境不同、人生中遇到不同的事情,所以對於每件事情的處理方式都不同。透過這樣的對談討論,讓孩子懂得聆聽與理解他人的重要性,成為一位富有「同理心」的人。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歸屬感、價值觀、同理心,能夠讓他們有堅強的心智。除此之外,還能發揮他們的影響力去幫助他人,這對孩子是一堂人生重要的課程,而家長,則是扮演這堂課中最重要的老師!
想看更多「親子生活」,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本文經合作夥伴 CMoney 理財寶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哈佛大學:心智堅強的孩子,家長有這 3 大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