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圖/尼普利提供)
《VO》導讀:
《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一書,搜羅許多傑出的新銳設計作品,一邊閱讀一邊驚嘆,原來台灣有這麼多好創意、好設計!透過了解作品從無到有的故事,我們也可以試著腦力激盪,如果是同樣的議題,自己會有什麼樣的發想呢?首先先從探討都市愛情的〈霓虹〉,看見愛情的模樣。
(責任編輯:鄭閔文)
近日甫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之一的〈霓虹〉,透過對於光影的細膩應用,堆疊出絲絲入扣、具深厚感染力的畫面;其以霓虹為概念的發想,象徵愛情溫度的濃厚淺淡,透過「光」變動的概念,投射出不同的樣子;當中更在台灣生活的意象中融入關於愛情的模樣。令人驚奇的是,這件亮眼的佳作,可是源於新銳設計的畢業專題。《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一書,網羅了許多傑出的新銳作品,並有來自業界重量級名人的分享,帶你台前幕後聊設計。今天,帶大家初探〈霓虹〉,一起走進這座城市,看見關於愛情的千姿百態。
〈霓虹neon〉:愛情只是一種選擇,沒有對錯好壞

海報。相愛的人在觸碰時會發出霓虹光。(圖/尼普利提供)
“氖氣充塞玻璃管待電流通過成了炫目的霓虹…”
這是在一座城市,愛情的樣貌。〈霓虹〉以霓虹燈的概念來象徵對愛情的感受,隨著時間的流逝,炫目的愛情逐漸淺淡,昇華出的是另一種型態的愛,或因此雲淡風輕,隨風而逝?沉浸五光十色的刺激中,人的聚散離合,沒有對錯,就是一種選擇。關於愛情,存在一種流動的狀態,沒有恆久不變,有的只是存乎一心的一念之間而已。
●霓虹故事

《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圖/尼普利提供)
作品類型為2D逐格動畫,作品規格為2560*1080,24fps。以霓虹的概念作為發想,經過消化與轉譯後,賦予在這部動畫角色上,揭示新一代都會愛情。故事發生在台北都市夜晚,都市裡豔麗的霓虹燈照耀著男孩與女孩,他們在前往相約地點的途中,各自回憶起過去,因為相愛所發出的橘紅色霓虹光。〈霓虹〉所要講述的概念是:愛情只是一種選擇,沒有對錯好壞。如同《重慶森林》中所說:「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他只是一個過程,如同掠過車窗、稍縱即逝的霓虹。透過簡單的故事線:男女主角的回憶畫面(過去),與乘車、相約相見的過程(現在),交織出一幕幕都會愛情的樣貌、愛情中的快樂與悲傷。結局雖然難過,但也包含了愛情中的無解與蒼涼。
●霓虹特色

《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霓虹neon-魚跟魚網在不同卡數各有不同的意象。
運用霓虹燈的特性:氖氣裝入玻璃管通電後,會發出絢麗的霓虹光。利用這個特性與愛情作結合,放在角色動畫裡,讓相愛的人們相互觸碰時,會發出霓虹光。另外動畫中也紀錄對台灣的記憶與顏色,夜市撈魚、浴室花磚、剉冰店等等,創造新的、屬於台灣的視覺語言。除了原本的故事線外,也透過場景的光、以及配樂來說故事。
﹝霓虹製作團隊﹞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Advisor|石昌杰、陳建宏、王尉修
Designer|盤思妤、陳昭名、陳聖勛
設計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找回戀愛自主權】張曼娟:「一個女人的成功,是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童話。」
【為什麼戀愛都失敗?】心理諮商師:請妳用自己的力量去愛人,而不是用弱點去愛
【優雅告別負能量】時尚傳奇香奈兒:「我沒時間討厭你。」請專注在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物上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由尼普利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