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現代化的生活讓我們忘了感知大自然的變化。中國古代人把一年平分為24等份來描述氣候的變化,細細感受24節氣,更懂得人在天地之間如何自處律動。
(責任編輯:戴相文)
網路時代的今天,你是不是天天看著手機上的數字日期過生活?還記得嗎?也不過才十多年以前,大部分人們還在撕著牆上日曆過每一天,那麼,再更久以前呢?
時序回到2000多年前的黃河流域,曾經的先民是這樣過的:他們透過觀察、紀錄太陽的運動軌跡,感受天象、氣溫、降水、物產變化等等大自然的輪轉和循環,在變化的時間點上,打上註記,於是一年有了24個註記,那便是我們知曉的「24節氣」。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將24節氣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讓現代的人們,能夠更感時應物,台灣獨立創意代理商不來梅創意 BREMEN DIGITAL CREATIVE 設計了一款「節氣時光」的 APP,每15天就會透過詩意的方式提醒你進入下一個節氣。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l4 preset
節氣時光,跳脫一般時間 APP 的使用者經驗,讓你用節氣認識另一種看待時間的方式。
不來梅創意表示:現代人們夏天開冷氣、冬天開暖氣,現代化生活讓我們難以感知大自然的變化。尤其近年來氣候變遷劇烈,更讓季節界線模糊。儘管如此,標記一整年時令運行的「24節氣」,仍有其參考價值,不僅提示了氣候與季節,更提醒人們的生活應該有所調適。
化繁為簡、不走向過度設計的極簡風介面,也延續到使用者體驗上。
以減法為核心,讓使用者集中注意力在節氣時令的變化上。
「讓重要的文化資產,透過有美感的數位詮釋,在生活中復興。」不來梅創意團隊強調:這不是一個功能型導向,而是一個美感體驗型的時鐘APP。我們希望當使用者開啟這個APP時,能透過最純粹的設計,感知當下自然!
現代社會的人們,沒有大自然的時間觀念,透過節氣時光,重新有意識地去感受天地自然。
在傳統社會,人們對天地自然的感受是很細膩的,然而,在資訊與知識都相對爆炸的這個時代,有時候,人們常常活得不知今夕是何夕,如果換一個角度看時間,試著以節氣為生活座標,也許會更懂得人在天地之間如何自處律動呢!
延伸閱讀:
比星座還更有個性!24 節氣書籤讓你用生日找到專屬自己的「氣」
(節氣時光下載連結)
(本文經合作夥伴 Fliper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有一種時間,叫大自然的時間」 節氣時光APP:用節氣感知時間的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