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Pexels
《VO》導讀:「為什麼他交往後就變了?」「為何熱戀期過了感情就淡了?」「我好像不像以前那麼喜歡他了耶……」如果你曾有以上的 OS 和疑問,也許在經營感情這件事上有一些迷思喔!
P.S. 愛情好難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美國心理師 Esther Perel
王爾德(Oscar Wilde)曾寫:「這世界只有兩種悲劇,一是得到想要的,另一個則是得不到。」
欲望無法被滿足時,我們會感到失望。要求加薪被拒、沒被大學錄取、試鏡被淘汰,在在令人沮喪。當我們欲望的對象是人,他的拒絕會讓我們感到孤單、沒價值、不被疼愛,或者更糟的,覺得自己是個不值得愛的人。
但一旦得到想要的,也減損了當初的悸動、渴望的甜美滋味、精心策畫的追求策略和緊張刺激的幻想,簡單說,此時所有欲望的活動和能量,全都讓位給「擁有」的事實。
只要想想最近一樣你很渴望而終於擁有的東西,現在你可以享用、也可以愛它,但你是否仍然渴望擁有它呢?你是否還記得最初有多渴望呢?
蓋爾.戈德溫(GailGodwin)寫:「『渴求』的激烈程度,將永遠高於擁有。」
渴望「你已經擁有的」,是不是比較困難?
報酬遞減定律告訴我們,頻率提高會導致滿意度下降。你愈常使用某個產品,接下來使用的滿意度就會依次降低,好比第十五次造訪巴黎就與第一次去的感覺不同。
好在這個論點的邏輯對愛情並不適用,因為它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上 —— 我們可以像擁有 iPod 或一雙新的 Prada 高跟鞋一樣擁有一個人。
當我的朋友珍說:「或許我只是想要我無法擁有的。」我反問:「是什麼讓妳以為妳擁有妳丈夫?」
人對終身相許的愛情有一個最大的錯誤認知,就是以為伴侶屬於我們。事實上,他們的分立性無庸置疑,他們永遠讓人摸不透,如果一開始就承認這點,持續有欲望才變得可能。
當一成不變的生活突然出現威脅(例如外遇、熱戀、長時間消失,甚至雙方打得你死我活),會突然點燃欲火,這十分詭譎。
再沒有別的事能像「恐懼失去」一般,讓舊鞋看起來如同新鞋。
報酬遞減定律的反證,就是持續投資將帶來更高的滿意度。所謂熟能生巧,而你也愈樂在其中。
每個禮拜網球球技都有所進步的人,會主張練習頻率的好處。對他而言,練習得愈多,技巧也愈純熟;技巧愈純熟,信心也愈充足;信心愈充足,就愈敢冒險;愈敢冒險,比賽也就愈刺激。
當然,練習需要努力和紀律,不是有心就好,還需要耐性和持續專注。網球球員直覺上知道成長很少是線性的,他或許歷經風光和低潮,但報酬永遠值得他付出努力。
不幸地,我們經常把努力與工作、紀律、痛苦連在一起。但是,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工作,它可以充滿創意且深具意義,並激起高度的生命力,而不是只帶給你鑽到骨子裡的疲憊。相同的,如果我們希望愛讓人更圓滿,就得利用巧妙的方式來使力。
延伸閱讀:
我們太晚知道的事:真正的安全感不能向另一半討,你需要「自我療癒」4 步驟
導致分手的理由,也可能讓兩人繼續牽手:關鍵在愛情的「成長心態」
【你喜歡的未必適合你】12 星座戀愛時,最想要的理想型 &真正需要的情人
說到愛推薦好書
《情慾徒刑》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情慾徒刑》,由時報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