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當初你愛上他的原因,可能變成你想離開他的導火線;而你們分手的理由,有可能變成你們再次牽手的契機。長久和諧的愛情,不在於兩人到底合不合,而是願不願意一起成長,幫助彼此變成更好的人。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德國婚姻諮商師 Oskar Holzberg
愛情中的失望和幸福感勢均力敵,說起來稀鬆平常。不巧的是,伴侶那個使他魅力非凡的特質,最後卻毀了我們的愛情,這個想法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就算是在我們的關係量表上獲得九十分的夢中情人,一旦熱情冷卻,也會讓我們呵欠連連。我們希望有所感受,希望被了解以及受感動。
愈深刻、愈強烈,愈好。當我們的內心因為被觸及,而那是我們最在乎的事情時,我們的感動最深。那多半是我們無意識中未獲滿足的渴望與需求,我們羅曼蒂克的感受如浪濤般拍打上岸,於是我們確信,遇到了將使我所有的夢想都成真的那個人。
例如小時候無依無靠的人,很容易被堅定如岩石的人激起熱情。然而,岩石並不特別會感同身受,於是我們沒過多久便發覺,他根本不懂我為何渴望有個依靠,因為他充其量只是一塊岩石。
心蕩神馳不會把我們領到「對的人」面前,心蕩神馳把我們導向「重要的人」身旁。哪裡允諾給我們心靈解答,我們便往那個方向走。我們其實不清楚那個解答長什麼樣子,但我們會重新認出我們原生家庭那些再熟悉也不過的大小衝突。
也就是這樣,酒鬼的女兒,往往成為酒鬼的伴侶;父親缺席的女兒,偏愛父親形象的人。好一項艱鉅的挑戰,但這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美國的婚姻治療師,如亨德立克(Harville Hendrix),都喜歡強調挑戰正向的那一面。換句話說,我們總是找一個我們需要他一起成長的人當伴侶。
但是,假如我們沒有一起成長,把我們兩個人湊在一起的,就可能轉為導致我們分手的理由。
本來有趣愉悅的特質,反而令人苦惱。靈活機動變調為缺乏責任感;致力於達成目標,到了我們眼中變成了工作狂;在獨立自主中,我們則發掘出了冷酷無情。
為什麼當年我對你一往情深?這份癡心今天又變成了什麼?讓我們想一想,這種歧異對於你我,我倆的願望和恐懼,起了那些作用?我們方能了然,把我們湊在一起的,可以讓我們繼續走下去。
《愛情不很完美,但很珍貴:從 53 個不很完美的伴侶關係中學習成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愛情不很完美,但很珍貴:從 53 個不很完美的伴侶關係中學習成長》,由遠流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愛在午夜希臘時》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