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如果對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態不太清楚,打開衣櫥看最近買的衣服就可以知道!
韓國心理師劉恩庭就根據他的諮商經驗,列出可以從穿著看出的幾點心理現況,也許你能從中發現自己最近的人生課題。
(責任編輯:李恬芳)
#你的穿著會說話
那些來我們診所一年以上的女性諮詢者,我自然會觀察到她們的穿著打扮,根據我的經驗,狀態逐漸好轉的人,不分季節,穿著會變得越色彩繽紛,算是另一種表達情緒愈漸康復的信號。
因此,我經常會用她們的穿著打扮來作為預測心情好壞的線索。
「上衣沒變,看來是對所有事情都感到厭煩。」
「穿著顏色越來越明亮,看來有逐漸好轉。」
世界上絕對沒有「隨便」買衣服的人,有些人可能會衝動購買,但每買一件衣服,背後都是有理由的。
例如,心情好所以買了一件亮色洋裝,但是隔天穿上以後發現自己身材變胖,於是再添購了一件黑色套裝。
每一件衣服都帶有一段故事或當下情感,如果拿出衣櫃裡的十件衣服,發現心情好的時候所添購的衣服較多的話,就表示你是自尊感偏高的人;反之,則需要開始找出壓力來源並進行自我管理。
現在不妨就馬上打開衣櫥看看,掩飾身材的衣服較多,還是展現身材的衣服較多?鮮豔明亮的衣服較多,還是暗色系較多?把心情好時採買的衣服以及心情不好時採買的衣服數量比較一下,那麼便能瞭解自己通常都是在什麼的情況下添購衣物。
#衣櫥裡隱藏著「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既然打開了衣櫥,不妨再多確認兩件事。
第一,從未穿出門的衣服有幾件?雖然這又分成:當下試穿完覺得漂亮,但買回家以後發現其實不怎麼好看而一直躺在衣櫃裡的;以及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購買,但是穿上以後反而沒有自信走出門。
如果妳有許多供奉在衣櫥裡的衣服是屬於後者,那麼就表示你是「現實與理想差距」較大的人,熙珍小姐就是如此。
熙珍小姐其實有很多衣服,但是每次回診時,永遠都只穿那件灰色運動服,那件運動服其實也暗示著她一直活在過去,而非當下。
「如果我穿不適合的衣服出門,就會覺得好像每個人都在看我,所以我覺得好看的衣服都只會在家裡穿。」
雖然熙珍小姐是這樣向我解釋的,她把原因歸咎於自己比較內向的性格,但其實更大的原因在於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通常會被她供奉在衣櫥裡的衣服,都是屬於高單價的名牌衣物,這樣的舉動意味著她內心裡的「自我」,還沒有從過去父親事業輝煌、家境富裕的童年時期抽離。
熙珍小姐不只是在穿著方面,飲食、旅行、日常等所有面向上,都傾向用童年時期的生活水準來過度消費。
然後再陷入信用卡帳單付不出來的破產窘境,使憂鬱症變得更為嚴重,最後只好來找我諮商。
如果現在,你的衣櫥狀態和熙珍小姐相似,記得要好好思考一下該如何克服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唯有克服這之間的落差,才能夠接納愛惜目前當下的自己。
#別當透明人
你認為挑衣服、煩惱穿著是根本不重要的事情嗎?絕對不是。
「天氣正在換季,還是多帶一件針織外套了。」
「週末要參加朋友婚禮,買一件洋裝好了。」
懂得適時、適地選擇合適穿著的人,心理往往是健康的。
相信各位一定都有過毫無動力、鬱鬱寡歡,連洗頭髮的力氣都沒有的經驗,那就是最佳證明。
假如還有精力去煩惱到底該穿什麼,就表示你的人生還很健康。
許多女性坦言,逛街購物時會需要有同性友人一同陪伴,最近甚至就連年紀超過三十五歲的女性,也會覺得自己一個人挑衣服、買衣服是一件尷尬彆扭的事情。
因為她們往往熱衷於累積工作經歷,很多人都還未真正主導過自己的人生,就匆匆過了三十歲門檻。
但是這樣的結果會使妳漸漸從屬於他人。因此,至少從現在起,自己要穿的衣服自己挑吧。如果現在不做,就不知道何時能做了。
#有著自我風格的人
法國時尚設計師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曾說:「時尚會消逝,風格即永存。」
從這句話便可看出,時尚與風格是兩種不同概念。時尚,泛指服裝、包包、飾品等「物理性的」東西統稱;風格,則是從肉體性的美,到情感、靈性等融為一體的概念。
時尚指的是變漂亮的外表或身材,風格則可說是從裡到外美的結合。
有著自我風格的意思是,從肉體上的美到精神上的知識、感性等,統統都有達到完美組合的狀態,為了展現這樣的狀態,我們必須得先有經驗與知識,知道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會散發光芒。
如果對自己的整體理解度不夠,建立自我風格就會淪為紙上談兵,雖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切記:
比起只有在一段時期時尚的女人,我們更應該成為隨著歲月流逝更有自我風格的女人。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為什麼?對別人這麼好,內心卻總是受傷》,由大樹林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