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前幾天跟朋友聊到,傳 Line 時打「哈哈」其實會讓收到訊息的人感覺對方不是真的在笑,只是敷衍自己。所以如果要表現你笑的誠意,就要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越多哈越有禮貌。
類似的「通訊社交禮儀」真的非常非常多,來看看你在訊息傳來傳去的世界裡,是不是一個有禮貌的人吧!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 | 簡單心理小伙伴們
前幾天,我們發起了一個話題徵集:我們當下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有哪些新的社交禮儀?
當時這個徵集是來源於同事的一個感嘆:「現如今要證明自己在笑,真的需要好努力喔……」
以前只需要「哈哈」就可以了,而現在,「哈哈」跟「滾」的意思差不多,「哈哈哈」是「好無聊」,「哈哈哈哈」代表「敷衍笑一下」。
你至少要笑到 6、7 個哈字才能表示是真的好笑,這變成了我們約定俗成的一種社交禮儀。
而好像在我們今天的日常社交中,類似這樣的「潛規則」還有很多。
我們整理了大家發來的留言,總結成了《新世紀社交禮儀》,望周知~
符號和疊字,可能是送命題
1.
如果跟你說話你回覆「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關掉對話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覺還會想跟你聊天。
@幻羽
2.
嗷嗷=噢噢>喔喔>喔。
嗯嗯>恩恩>嗯。
行嘛>行>行吧。
好嘛>好嗎>好麼。
@廢物Five
3.
反駁別人的時候加個?,會顯得你比較客氣。
@紙
這一條真的可以說是生活的智慧了,我們示範一下:
我覺得你說的不對?
你這麼說簡直是搞笑?
4.
如果是比較輕鬆的時候,一句話的末尾可以不加“。” 句號顯得很生硬,可以選擇用~、表情或者什麼都不加來代替。
感受一下:
你在幹嘛呀?
在吃飯。有事嗎。哈哈哈。友盡吧。
當然了也不要加太多感嘆號!因為!會讓人感覺!你情緒!很激動啊!害怕! ! !
波折號偶爾加一下還行~也不要加太多了吧~會顯得太隨風飄搖了~尤其是工作的時候~如果合作方一直給我加波折號~真的會很想打他呀~
省略號也是一樣的……每句話都加的話……感覺你這個人說話為什麼……吞吞吐吐的……吞吞吐吐……哎呀……這詞太污了……
@神武雞
讓我們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結束談話
5.
我去吃飯了/我去洗澡了的意思是:這個話題聊的差不多了,我覺得已經稍顯尷尬了,在氣氛攀登上尷尬高峰的前一刻我想剎個車,但這不代表我真的要去吃飯或洗澡喔,啾咪。
所以如果你發現我下午三點跟你說我要去吃飯了的時候,請你就放我一馬不要繼續追問:「這麼早吃呀?」可以嗎……
@布魯Blue
6.
「不聊了我去睡啦」的意思是:
我現在要開始我的睡前儀式:玩手機了,還有很多 FB 和微博等著我去刷,我要藉此了解一下家國大事,直到 5 分鐘內連刷三次都不再有新的朋友圈和微博出現的時候,我就真的要去睡了。
@Actin
7.
去做客,別人用一種特別不咸不淡不痛不癢的語氣問你要不要留下來吃晚餐,就暗示:我們要吃飯啦,你是不是該走了?
因為對方如果真的想留你吃晚餐,是絕不會用這個語氣邀請的。
@jessica liu
8-10.
表情包三連擊:
尷尬/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發表情包就可以了。
@Jiwon529
但發表情包不一定是要跟你鬥圖,可能是說話題可以結束了我還有事兒。
@Bessy_Z
互發表情包幾個回合,就代表聊天即將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終止~
@芷青兒
初次見面,請多……保持距離
11.
別一見面就要求加好友行嗎,更不要看著對方通過自己的好友請求啊……多尷尬啊。
@Bill
12.
誰先加的微信,誰要先說第一句話,打招呼最好先自報家門。
你加的我你還問我是誰,朋友,刪除按鈕下一秒就要按下去了啊!
@Tz
13.
不知道算不算…QQ上有個抖了你一下這個功能,我覺得剛認識的人用這個就不太禮貌。
@越努力越幸運
14.
工作之後感覺微信、Line 比較常用來工作,微博可能相對私人一些,所以如果不熟的話,能不能不要追著互關互關互關啊,給人留一片淨土讓我中二好嗎!
@Jingt
15.
想發照片或者是心情狀態,能不能不要全平台同步更新? ? ?
朋友圈微博 QQ 空間 INS 人人網知乎豆瓣哪哪都能看見你發的同一張自拍,你這是自動抓取嗎?
@退堂鼓本鼓
回覆才是新世紀的美德
16.
朋友圈有共同好友的情況下,有多條評論,只要回覆了一條,其他都應該要回覆喔。@紙
17.
有些人的手機就是單向用來找別人的。別人給他電話、微信、短信,一律找不到他。不知道這些不回复的人是真忙還是假忙……
@球狀閃電
18.
一般遇到別人在微信上跟我提非常過分的請求,就晾著不回。幾個小時之後再回,問他什麼事兒,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事兒已經解決了。
所以如果我沒有爽快地、及時地答應的話,就代表已經拒絕了。
@啦啦懶
19.
不回別人訊息前最好不要發動態。
@Candice
20.
打電話兩次沒接就不要打第三次,看到自然會回覆。
@Linda 胖胖
21.
講真,及時回覆別人的消息,很容易拉升好感度。
當然,我不是站隊。談戀愛時,男生一定要及時回覆女朋友的短訊/微信。
這裡的及時,是說你看到消息並且有時間回覆,就發個消息告訴對方。如果消息來的時候你正在忙,回覆個「稍等,在忙」或者「稍等,一會兒跟你說」,對方心裡就安了。
如果看到消息已經是半小時或者兩三個小時之後,可以回覆個「不好意思,一直在忙」或者「不好意思,剛看到」,然後再根據有無時間/是否方便,決定是聊個兩句還是再約時間細聊。
@女巫
停止尬聊,從我做起
22.
在嗎?有空嗎?忙嗎?睡了嗎? ……
這麼大了有啥事兒不能直接說出來啊,說出來我才好決定我「在不在」啊。
這麼問真的是讓人害怕,誰也不知道對方到底要幹嘛,要問什麼事。
未知的恐懼令人瑟瑟發抖QAQ
@鐵T
23.
微信對話框一直顯示「對方正在輸入」,請發出來不要讓對方等了很久卻什麼也看不到。
@萌妹幾
24.
語音聊天功能和打電話是一樣,不要突然發過來邀請,要提前問一下別人方不方便,是不是有 WiFi。對方按了拒絕就代表不方便,不要再打啦。
@你怎麼還不叫我吃飯啊
25.
打語音電話時,盡量先問一句對方方便嗎?
@木槿
不打招呼就發語音是社交地位的象徵……
前幾天看到一條祝福:祝大家早日成為可以在公司群裡隨心所欲發語音的人。
26.
不要直接發小視頻過來,還不作任何內容介紹。
@華新
27.
請不要在別人發的動態底下和另一個人聊天聊好幾屏好嘛!下次我真的直接刪掉這條喔!
@多喝水
28.
遇到別人轉發或者迷戀的東西,除非涉及道德底線,否則再不喜歡也不要隨意評判。
通用句式「只有我覺得xxxxx嗎?」
對只有你。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
還有,別人借用設備登錄後,記得消除登錄信息。
@葳蕤妖二
29.
辦公室和別人說話時不要盯著人家電腦屏幕看,最好側身交談。
@萍。
30.
單身狗,考研狗,加班狗…都是自嘲,只能用於自己,不宜用於別人,望周知。
@膩膩
31.把自己的微信語音、視頻聲音不停地用外放播放出來是對別人聽覺的嚴重污染。
@?(還有兩個表情打不出來)
這時,你就需要這個神器了:
在人際交往中,「有禮貌」可能是最底線的要求了。
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處理好人際關係,不是所有人能夠很敏感地「讀懂空氣」,但至少,最起碼,要懂禮貌。
然而,社交方式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有禮貌」的定義也發生了巨大改變。
第一,以前普遍遵循的禮貌和規矩,因為在使用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被人添加了附加含義,而偏離原意:
比如微微一笑以表敬意?,可能現在看來卻十分迷幻;「呵呵」過去真的是正經笑聲,現在卻是嘲諷第一詞彙。
另一方面,從前被認為是「沒禮貌」的舉動,因為時代的變化,也變得可被接受。比如聊天隨時開始和結束,沒有正式的招呼和再見,在通訊中就是常態。
第二,因為當今的很多交流從線下變為了線上,因此溝通中的許多非言語線索(表情、語氣、肢體)就被過濾掉了,表達禮貌的態度就更加困難。
因此我們產生了表情包、顏文字、去彌補那些消失的非言語線索,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禮貌。
所以我們做這個徵集的目的,也是想要引起一些思考,社交工具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再是單純的技術革新,它也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社交行為,塑造我們的個人邊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套不斷更新著的規則和界限,而我們,需要在這些變化中彼此觸碰,了解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
(簡單心裡微信公眾號:janelee1231)
(本文經合作夥伴簡單心理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新世紀社交禮儀》〉。原文收錄 38 條網友回覆,本文摘錄 31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