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導讀:

壓力使人進步,但是努力過頭,竟是導致憂鬱的原因。正因為期望太高,挫敗時的自責感更深,讓人深陷負面情緒之中。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你能為他做甚麼呢?

(責任編輯:蔡芷庭)

文/林耕新

#培養「不努力」的勇氣

一般遇到情緒低落,或是已經罹患憂鬱症的人們,旁人總會給予打氣與鼓勵,希望他們「加油」、「正向積極」。然而,這麼做對缺乏自信的人來說,反而助長了憂鬱的蔓延

當身心被榨乾之際,又如何再擠出能量,繼續鞭策自己「加油」呢?錯誤的鼓勵,反而加重對方的心靈負擔。「別人可以,為什麼我不行?」「反正我就是失敗者。」因為已經無法再努力下去,自責與自我否定的心情湧上心頭,徒增更大的無助與壓力。你的人生能背負多少重量?

日劇《Dr.倫太郎》中的精神科醫師,希望個案們「不要太勉強自己」、「不要太努力」是對的。有些人,在人生旅途上只被賦予背負二十公斤的重量;有些人多一點,能背上八十公斤。也許我們能因為自身的潛能,靠著後天的訓練從負重二十公斤進化到五十公斤,卻不代表能就此無節制地自我敦促至超越一百公斤。

許多憂鬱症病人正是因為過於努力地勉強自己,變成一顆無法停止,卻又不知道該停止滾動的石頭,最後走到身心無法負荷的地步。不僅是本身落入過度正面思考的陷阱,周遭要他們繼續「加油」的想法也只是讓他們更累。

對筋疲力盡的人而言,真正需要的是陪伴。只要一句「不要勉強自己」「別再這麼努力」「我會陪著你」「累了就好好休息」,就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孤軍奮戰,不需要強迫自己立刻擺脫憂鬱。

一位總是要求高標準的上班族告訴我:「我最近常常對自己說『算了吧。』是真的算了,以前設定的目標如果沒達成,就會覺得很丟臉、很失敗。現在想想,誰在乎呢?」是的,誰在乎呢?事實上,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如何看待你自己。

我說的算了,是真的算了,而不是嘴巴上說說,心裡仍然耿耿於懷,讓負面情緒一直折磨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失敗的情況,一旦目標沒有達成便覺得丟臉,這就是缺乏自信。自信,必須從相信自己開始,肯定自己在過程中的努力與付出。即使沒有達成目標,也無損於自我價值,反而能透過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好。

覺得累了,就停下腳步,重新調整自己。放下重擔不代表就是弱者,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愛惜自己的勇者表現。信心補帖知道「不能做什麼」,永遠比知道「能做什麼」來得重要。

《解憂相談室》

這裡買

媽媽的健康最重要,點這裡領取專屬的「健康大補帖」!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解憂相談室:從情緒整理、轉化想法,找回自信與自在的人生,由圓神書活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