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VisualHunt
學習到底是什麼?有些人認為,學習應該是你要徹底掌握一門知識,並且知道如何把你所知道的,運到現實世界中;有些人認為,學習只要是把課本上的內容背起來,塞到腦海裡就對了。如果你是後者,那你的學習方法可能錯了喔!
專家告訴我們四個有關學習的有趣事實:
1.參與課程不等於學習,實際做一遍,才能學得更深刻
很多人覺得只要人出現在課堂上、準時交作業,這樣就是學習。其實相反,如果你沒在課堂上得到任何可以讓你事後反芻的內容,那其實,對你來說,這是一種浪費時間。
而,實際把課程內容操作一遍,你才會學得更深刻。舉例來說,你看 Youtube 影片學習組裝車子,但當零件真的擺在你面前,你可能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下手。如果你不是只看影片,而是親自跟著師傅一步一步學,你將更有效率的學會如何組裝車輛。
2.知識 = 30% 吸收 + 70% 創造
知識不是 100% 的全盤接收,它其實需要你把大腦空出一定的空間,讓你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只有把握 30% 吸收知識 +70% 創造新知識的黃金比例,才能最好地學習知識,並且懂得如何運用知識。
在某一方面,就是擁有「批判性思考」。
(延伸閱讀:批判性思考就是用這 4 個習慣培養來的:請用「花最少力氣」的方式解決問題!)
3.讓你學到最多的,其實是「失敗」
失敗的經驗其實能讓你學到最多,因為它會讓你印象最深刻。
那些尷尬、沮喪的情緒,雖然會讓你短暫地難過,但長久來看,它會化悲憤為能量,讓你更有動力去改進、充實自己。
而且,失敗可以讓你很直接地發現,自己以前對於事物的一些假設、想像、自以為的事實,是錯誤的。這樣才能避免自己的盲點、誤解、偏見。
所以,在合理範圍內,讓自己用力的失敗吧!這樣你才有進步的可能。
4.能「表達」才代表真的消化這些知識了
這句話很玄。它的意思是說,很多人會在書桌上把資料一字排開,假裝自己學的很多。但專家表示,這樣做並不會讓自己變成該領域的翹楚。真的想進步,你要把研究與學習雙管齊下,你要真的去「運用」你學的東西。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能夠真正消化你學的,並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跟你身邊的親朋好友講述。
延伸閱讀
科學證實能提升學習效率的 5 招,沒有天生高智商也能練出吸收力強的「海綿腦」!記憶好的人會用這 10 招儲存腦本:首先,別繼續「宅」在家!
批判性思考其實分 4 階段,如果你到了第 3 階段就比一般人聰明了!
(參考資料:Krzysztof Puszcyzynski、Lifehack,圖片來源:Visual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