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受限於父母的想像力之下長大的,估計大部份的孩子也是一樣。」插畫家 Cinyee Chiu 沈重的說。
Cinyee 是典型在台灣教育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喜歡畫畫,但這股熱情只能壓抑在心裡,因為父母總覺得學藝術將來一定會吃不飽,走一條穩定的路,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比較實在。
「台灣的教育把小孩搞得很忙,忙到沒時間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誰知道所謂『太遙遠的未來』就在下個轉角而已。」Cinyee 一針見血地說。
就這樣,Cinyee 在父母的期望下,在填大學志願的時候把排名比較漂亮的大學先填過一遍,跟藝術相關的科系只有填少數幾個。最後,她念了經濟系,在大學四年內幾乎沒動過畫筆。
但她活得很迷惘,就想一隻不小心跑到陸地的魚ㄧ樣。
終於,在大學後期的時候,Cinyee 跟媽媽說:「我或許可以成為一般般的經濟學者,但卻有機會成為出色的插畫家。」
「好好讀書」跟「未來找到理想工作」之間的關聯性意外地低,這個騙局揭露的真遲啊。
後來,爸媽終於妥協讓他先去跟畫畫有關的獨立遊戲公司工作,工作了三年中,她終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一鼓作氣準備出國留學,想好好專研插畫領域。
如魚得水。我腦中出現這樣的字句。
「我感覺自己像終於被放進正確土壤的種子,適當的養份跟環境讓我快速的成長;像是終於進了水裡的魚,感受到進水前無法想像的悠遊自在;像是終於燒到乾材的火苗,了解原來之前爬過的都只是濕土。」
從 Cinyee 簡單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晚才發現自己真正的模樣?有些人甚至一生都活在社會標準下。
在 Cinyee 的某些作品中,也可以讓我們從中省思「教育」: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對孩子的心智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就像教數學家文學、教藝術家體育,你給的真的是對方想要和需要的嗎?
當我們過度追求物質、金錢,就越不自由。
父母的支持能讓孩子茁壯,請愛他原本的樣子。
如果你是魚,願你找到你的海洋;如果你是風箏,願你找到屬於你的順風;如果你是種子,願你找到你的土壤。
(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