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via 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仔細回想台灣人(包括我)其實很喜歡抱怨自己老!高中三年級看到高一新生,覺得自己老了;升上大學後看到高中生,覺得又老了;出社會看青春蕩漾的學生,反觀自己更老了,無論哪個階段,只要遇到相對於自己年紀輕的人,都會感慨歲月的流逝。但是德國人卻超乎想像的「樂觀」,既然人生還有那麼長,為什麼不踏實過好每一天呢?(責任編輯:吳玲瑄)

文:台中香蕉太太

德國人覺得除了「冷靜思考」,另外還要能「平靜溝通」,都是對事情的助力。大家會跟我一樣好奇吧!德國人沒有情緒激動的嗎?當然也是有,只是德國人多半會加以克制。

德國有句諺語如此說:「喝湯時,不喝你煮湯時的熱度。」意思是「冷靜了,再說。」在德國,當上班或溝通時遇到情緒激動的人,反而是勸人冷靜後等稍後或明日再商談。整個工作或溝通環境建立的是理性工作與互信合作。這是我看到的大部分德國人的思想與工作態度。

這樣的工作或人際關係相對也會增添很多互助關係,我曾在戶政事務所辦事情,幫我處理事情的女士遇到點難題,她同事已下班還是來幫忙解危,處理完後,還擁抱道謝,當下有點驚訝:這樣的工作環境的整體感真的是很輕鬆的啊。德國人習慣將工作與生活切割清楚,不愛增添無謂的麻煩,工作上有情緒時,先讓情緒放一邊,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目的是不要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德國生活:保持寧靜的環境,生活隨時都像靜心的好感覺

德國人真的相當喜歡安靜,也會互相保持尊重他人的「安靜權」。在外你很少看到德國人大呼小叫,坐在大眾運輸工具或火車上,多數人安靜看書或休息,沒有人高聲談天或聊手機,干擾其他旅客。

而不論房屋的裝潢修繕或公共工程需要施工,平日因為大家多半早上上班,因此規定從 7、8 點施工,晚上約 5 點必須停工,週六還有個「安靜時間」,13:00-15:00 的時段,必須停工或避免噪音,以免干擾到需要午休的人。週六可能有些人會要為花園除草、或簡單居家施工,但無論如何都要避過午休時間,而週日就是全天絕對「靜音」,不得施工的狀態。

另外,在我居住的社區中,當有人週末假日要到玻璃環保回收瓶區丟玻璃瓶,只能在週六中午前去指定區丟棄,過了週六中午時段或週日整天是不能丟棄的:因為玻璃破碎聲是會吵到臨近居家假日休息的人。還有,如果要用洗衣機洗衣服,在德國平日得在 22:00 前洗完,太晚或週日都不能洗衣,以免吵到鄰居。要有安靜的環境真的很不容易,而在德國,這是的集體自我約束,共同維持的成果。每個人都從自身做起,大家就可以共享較好的生活品質。

德國思想:生活是不簡單的,但心思要簡單,順應自然的生活哲學

多數德國人的生活態度,就是我們常提到的「簡單生活」。但我覺得核心概念真的是一種「思想要簡單」的態度,這樣的理想生活其實說起來容易,但我相信真要我們亞洲人來做,反而是不簡單也不輕鬆的。我想我們要先學會「放下」汲汲營營的思考方式,生活中沒有過多物慾,凡事簡單不求多,踏實過好每一天,有了簡單生活的思想,才能自然衍生思想後的行為與生活。

另外,德國人也愛透過「花花草草」美化身心,走在德國的城市或社區,你會發現大家都非常喜愛植物與花園,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或大或小,美麗的花園。德國人熱愛大自然,自然也喜歡園藝,「在德國說 Garten(花園),是種動詞狀態」,即是住在城市的家裡,他們還是會在小陽台或窗台外弄些花花草草,假日就去自租的花園過生活,這是一種保持心靈感覺良好的方式。我們常在婆婆的花園幫忙照顧,花園工作真的不容易,但德國人很顯然多是樂在其中的。

在德國,認識許多年長的人或伴侶,許多人都已年過 5、60 歲仍樂在工作。他們向來就不是追求工作的地位與高薪,覺得生活重要的是:「愛、健康、自由」,過好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能盡已所能的做事。

雖然大家都說德國人收入高,其實不然,大多數工作者的薪水,約有一半的錢都用來繳稅了。支付家庭開銷後,所剩的並不多,但仍會精省的讓自己與家人有度假的時間與機會。對生活與生命看待的重點確實不太一樣。

回想在台灣的經驗,似乎約 40 歲後大家就開始先喊老,50 多歲後,若覺得想退休應該要賺很多錢來防老,因此過程中一直給自己退休與金錢的壓力,然後因為一直喊老,讓自己對生活漸漸也沒有了勁,這可能真把自己給喊老了。

但在德國這邊看到的是,德國人年紀大了也沒人天天喊著要退休,而盡可能追求自己真心喜歡或想做的事,當然,這也可以反過來解讀:因為很多人自知生活所需,可能仍需要工作到快 70 歲才退休,所以要能樂在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德式生活就像花園中的花草,生機永遠持續著,沒有因為時間歲月而停下來。常見到很多已經是阿公阿媽年紀的人,還在當空服員、餐廳服務員等。

我們有個朋友 60 出頭,已是快退休的年紀,她喜歡有機的食物和生活方式,整個花園種滿有機植物隨手摘來就可吃,她離開公司的工作後,便轉到有機店去開心地服務更多人。

我的德文老師已 61 歲,是個充滿活力、熱情更樂在教學的老師。多數人都覺得她才 40-50 歲,熱情活力讓她年輕好多歲。

先生的前鄰居原來是個最早進行雷射手術研究的發明家,非常熱愛天象與電器設計、研究,他已 70 多歲早退休了,仍自願到各個中小學校傳授今生所學的知識,和小朋友分享星象學、以及發電裝置的設計與研究。

在德國還有個知名的 80 歲的游泳教練。至今體力仍好、經驗老道地繼續教學工作。生活中經常見到許多年長的伴侶,天天可看到他們牽著手散步著,那是一種充滿著愛、簡單幸福的生活,在德國體悟到:人不是老了,只是年紀大了,只要心不老,生活真的是可以活到老學到老,生命就像是自家花園會有四季的成長,有茂盛也有凋零,當然也有雜草亂生混亂缺乏照料的時刻,但別忘了隨時給自己時間從生活中學習,調整與成長。這就是我體會到,德國人內心簡單的生活哲學。

延伸閱讀:
德國人把事情做好的哲學:他們熱愛「計畫」,連假期都提早一年規劃好
【和你想的不一樣】為什麼德國人工作速度跟樹懶一樣,卻能完成 100 分的成效?

更多換日線好文:
沒有「狼性」的德國人,生活卻是平衡富足的
劍橋的華服晚宴、漢諾威的低調典禮──來回英德間,體會到快樂來自利他與平等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理性平靜樸素,是因為面對生命的態度──德國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下)〉。圖片來源:Pixabayzoetnet,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