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自以為常常接觸美國文化的我,看到這篇的時候第一直覺是應該跟電影或是美國影集的內容差不多吧。但是事實卻相反,這七點有一半以上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來看看你是不是也知道這些「美國人處世之道」吧!(責任編輯:吳玲瑄)

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我,很幸運的,在研究所時代有機會到美國求學。在初來乍到的階段,每一件事情都非常新奇。小至人種膚色,大至法律規則。有些驚喜是在生活中看到的場景,竟然跟電影中演的情節一樣。有些則是驚悚到我冷汗直流。在美國生活或旅遊,有一些淺規則一定要遵守,也一些有趣的風俗值得我們體驗。以下是我在美國唸書生活,觀察到美國人的「生活之道」。

1. 美國人的待客之道:充滿冰塊的水

還記得剛到美國的第一個晚上,零下十度。剛下飛機,一進門。室友為了對我表示歡迎。在我一進門時,端上了一杯水。手腳冷的跟冰塊一樣的我,開心地接過室友的「迎賓水」。在手碰到水杯那一剎那,我心裡一驚。「是我的手冷到失去知覺,還是這水是冰的?」

後來才知道,美國人愛喝冰水。水越是冰,越是懂待客之道。

一次,也是個下雪的季節,去了朋友家。開了水龍頭裝了水就要喝。朋友的爸爸看到立刻說,等等,這水不夠冰吧?冰箱有冰水可以喝,於是拿了冰箱的冰水來「招待」我。朋友爸爸深怕對我招待不周,硬是拿了冰水給我。但我當時真是不好意思說,其實,我想喝的是溫暖的熱水啊!

在餐廳也是。無論外面是什麼天氣,服務生永遠都會為你端上「充滿冰塊」的水。除非特別交代不要加冰塊,否則你都會得到一杯「招待周到」的冰塊水。不管外面雪下多大都一樣,沒有在少冰的喔!

所以,美國人的待客之道,是冰水!

雪綸專業建議:「人家想招待你,你就喝吧!」

2. 美國人的泡茶之道:用微波爐加熱兩分鐘

有天,在朋友家作客。飯後,我突然想喝杯熱茶。朋友知道後,幫我準備。於是我眼睜睜的看著他裝了杯自來水,在微波爐裡「加熱」兩分鐘後。放了個茶包,熱茶奉上給我!

這舉動,對在台灣長大的我實在是感到無比的驚訝。喝茶就算沒有茶具、沒有一道道繁複的手續,至少也要用水壺把水煮開,再來泡茶吧!

當下,水在微波爐加熱兩分鐘的同時,我的下巴也掉下來了整整兩分鐘…

美國人習慣用微波爐到了一個像呼吸一樣自然的境界。

雪綸專業建議:「下巴合起來,故作鎮定。把茶喝下去!」

3. 美國人的養生之道:冰淇淋

一天下午,有個非常重要的報告要討論。但好巧不巧,我遇到了每個女生一個月當中最「不舒服」的那天。勉為其難的向同學們要求延期討論會後,大家開始關心我是否遇到了什麼麻煩?需不需要幫忙?我當然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也沒什麼麻煩事,於是我就坦白地告訴朋友們,我的「痛處」。

過了半個鐘頭,我家電鈴響了。一開門,可愛的朋友們,帶著「禮物」來探望我了!這「禮物」打開,是一大罐巧克力冰淇淋!她們笑瞇瞇地看著我,說身體不舒服,吃這個心情會比較好,於是我的下巴又掉下來了…

在我解釋完每個月的這天,更是特別不能吃冰的「中醫理論」之後,換朋友們的下巴掉下來。

她們解釋到,從小心情不好或是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媽媽總是拿出冰淇淋安慰她們。當然每個月最「不舒服」的那一天,也是靠冰淇淋來撫慰她們的心靈。紅豆湯或薑湯,跟「女生不能吃冰」這件事情一樣,在美國都是不存在的!其實生完小孩,她們也偶而會吃冰淇淋,保持心情愉快。哎呦,台灣的阿嬤看到應該會念到耳朵長繭吧。

美國女生的每月良醫,是冰淇淋。

雪綸專業建議:「難得吃冰沒有媽媽管,快把一整桶都吃光!」

4. 美國人的喝酒之道:公共場合不能手拿酒精飲料

在美國的夏天,幾乎每個週末都有活動。戶外演奏會、演唱會、藝術節、餐車大會,牛排節,辣雞翅節,巴拉巴拉一堆節,美國人就是可以想出各種節日,讓大家出門一起吃喝玩樂交朋友。

記得剛去美國的夏天,滿心期待的參加了辣雞翅節,想見識一下美國人的 Party 到底多厲害。

和朋友們先是在間酒吧集合,點了啤酒,聊聊天後,決定去外面走走。

基於台灣人勤儉持家的美德,我帶著沒喝完的啤酒離開了酒吧,想說路上渴了可以邊走邊喝。而且阿嬤有交代,吃不完不要丟掉,很浪費。

走到一半,我馬上被警察攔下來盤查。差點把旁邊的朋友嚇昏(在美國警察權力無限大,大家都超怕警察)。原來在美國,不能在路上邊走邊喝酒。就算不喝,酒瓶拿在手上也不可以!

但我那天也不知道走了什麼狗屎運,警察大人後來竟然放過我!但朋友們從此都相傳我是愚婦…啊,不是啦,是他們此後都知道,原來台灣是個可以在路上或公園裡喝酒的寶島啊。

搞半天,美國的街道、公園、公共場合,是絕不能手拿酒精飲料。(超重要)

雪綸專業建議:「警察攔你下來,你千萬不要想說跟美國警察說台語,他就拿你沒辦法。劇情不是這樣演的!在美國惹怒警察,超級麻煩。該道歉的時候道歉,並且誠實以對,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

5. 美國人的買酒之道:每個人都要滿 21 歲

參加任何活動,進場之前,工作人員都會先檢查身分證。沒有美國身分證的外國人,可以帶護照,或駕照。要注意,帶學生證給人家檢查,是沒有人會理你的。還有,在美國滿 21 歲,才可以喝酒。

如果你準備參加一個有酒精飲料的活動,不管是在朋友家、酒吧、或是演唱會。特別是球賽!你都一定要帶護照或駕照在身上!否則到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喝啤酒,自己喝可樂。

另外,一群朋友去商店買啤酒結帳時,同行的每個人,都會被檢查身份證。只要有一個人忘記帶證件,或是沒有滿 21 歲,店家就不會讓你買酒。好幾次我踏進商店時,才臨時想到自己忘記帶護照。在當下想要假裝和朋友不認識,馬上走出商店,也是每次都失敗。店員不僅會觀察客人,店裡也都有裝監視器,只要有一個人沒帶證件,或不滿 21 歲,這一群人絕對是買不到酒的。對!就是這麼嚴格。所以除了要滿 21 歲才能喝酒之外,買酒也要記得帶護照。否則,就是像我一樣當老鼠屎,壞了大家的一鍋粥,敗興而歸。

雪綸專業建議:「如果已經出門買酒,才很傻的想到沒帶身分證,你就坐在停車場裡等吧!」

6. 美國人的如廁之道:門縫超級大

美國人看到台灣公共廁所的小便池,十個裡有九個會立馬拿出手機,照相後瞬間放上 IG。下面會有因為驚嚇過度,出現的奇怪標籤關鍵字。像是 #嚇屎人 #地上有洞 #台灣人在地上挖個動就想騙我這裡是廁所…之類的標籤。其實,地上有個洞,上廁所也挺方便的啊!

美國的公共廁所也是不遑多讓。能讓人寫標籤關鍵字的東西也不少,像是,公共廁所門縫超級大,上廁所的時候,很容易會不小心跟外面排隊的人,或洗手的人對到眼。哎呦,超尷尬的!廁所門縫這麼大,幹嘛還要裝一個門在那裏?驚恐標籤關鍵字可以是,#不如把門拆掉 #到底眼睛要看哪裡 之類的不習慣標籤。

雪綸專業建議:「上廁所的時候眼睛看地上,就算有人在門口走來走去你也要忍住不要往外看。相信我,在那個當下你真的會忍不住想要往外看一下…門縫真的很大,誘惑也很大,我知道。但上廁所不要一直往外面看。眼睛看地上就沒事了!」

7. 美國人的開車之道:救護車、消防車和警車最大

在台灣,常看到新聞報導,路上行車不禮讓救護車,行為囂張引起公憤,然後強大網友就會出動肉搜行動。但是搜到肉渣之後,往往是道個歉,似乎就沒事,或大家就淡忘了。但在美國,故事情節不會是這樣發展的。

第一次在美國看到救護車在路上飆車時,眼前所有車子像是被下蠱了一樣,聽到警報聲,會立刻找地方把車停下來。沒錯,就是完全停下來!不是像台灣,慢慢閃開或避開救護車就好了。美國的駕駛會立刻往路旁停靠,完全把車停下來,直到救護車經過為止。

經過朋友的解釋後,我才知道,因為救護車或消防車的後面,往往跟有警車。只要駕駛聽到警報聲,但卻不停車,警察就會記下車牌。事後不只是開罰單,罰錢就可了事。不禮讓救護車、消防車、或是警車的駕駛,需要上法庭,甚至坐牢都有可能。沒有人想因此跟警察或法官打交道,於是路上聽到警報聲,大家都會非常小心。

那路上凝重的氛圍,緊張到讓我連走在路邊都忍不住停下來。深怕我這小小的行人也會擋到那救護車,然後被警察抓走。(當然行人不需要靜止,只是我膽小了點。)

美國的警察和法官把不禮讓救護車、消防車或警車,這類的違規行為看得非常嚴重。一旦因此車牌號碼被記下來,變成警察跟法官眼中的黑名單,簡直就是跟自己的下半輩子過不去。

雪綸專業建議:「路上開車時聽到警報聲後,減速,靠邊,完全停車。直到警報聲通過你的車子為止。身為一個外國人,喔,或是人類,相信我,你不會想要跟美國的警察或法官打交道。」

在還沒來美國念研究所之前,我是個沒去過美國,只看過「美國派」的台灣人。在異鄉生活,雖然有趣刺激,但也絕對不如想像中的輕鬆。有很多淺規則,甚至是法律。身為外國人的我們,都要謹慎以對。但除此之外,俗話說的好,出外靠朋友。只要我們與人真心相對,當地朋友絕對都非常樂意幫助我們的。希望透過我的經驗,讓大家在美國除了體驗新文化、練習英文之外,也可以順利的不用和警察、法官打交道。平安出台灣,平安回台灣!

(本文經原作者 Sharon’s English Class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在美國討生活必知的七個「生活之道」〉。圖片來源:blu_pineappl3casey.marshalliriskhboeghGonmiTheDigitel Myrtle BeachIan San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