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Pixabay
有一句話這麼說:「360 行,行行出狀元。」我們通常認為科學家是比較聰明的,智商比較高,但叫他即興來一場演講,可能會在台上冒冷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那如果是服侍客人的餐廳服務生,或是電訪這種一般人認為比較不需要智力的工作呢?
美國心理學家 Howard Gardner 表示,大部分人對「聰明」的認知是有偏見的,其實聰明有分成九種。這個理論是由 Gardner 在《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這本書所提出的。每個人都可以藉此分類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弱勢!
這九種分別為:
1.音樂型:這種人對節奏、音準、音調甚至音色比較有感
2.邏輯型:擅長量化、數據,提出假設並證實他,很可能適合當科學家
3.存在主義型:會一直想我們為什麼要活在這世上、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會死,許多哲學家或熱衷宗教的人屬於這一型。
4.交際型:對人的感覺、動作很敏感,喜歡跟人互動。
5.肢體型:善於運用肌肉、肢體、運動來學習
6.語言型:當你詞不達意時,他可以很快的知道你要說什麼,然後清楚表達出來
7.內省型:對人的心理很了解,通常也很了解自己
8.空間型:他們絕對不會是路癡,也許手機裡也沒有 Google Map,方向感、空間感都很準。
9.大自然型:對動植物很有興趣,對環保議題、環境很敏感
如果不清楚自己屬於哪一型,可以去這個國外網站簡單測驗一下!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但 Gardner 建議,了解自己的優勢弱勢後,不是要你只做自己有優勢的事,弱點也是可以靠後天努力強化的!
(圖片及參考資料來源:Lifehack,Ilove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