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5324937_c34212aef0_k

24 節氣中的「立秋」已到,意味夏天將步入尾聲。中醫師提醒,立秋後氣候將逐漸變乾燥,容易出現乾咳皮膚乾癢過敏等症狀,需要做些飲食上的調整。而養生保健方面,是養肺的好時機,飲食上宜少辛多酸,作息上則應早睡早起。

中醫師胡心瀕提醒,時序入秋,空氣逐漸變得乾燥,這時容易生燥邪犯肺,誘發支氣管問題如喉嚨癢、乾咳等症狀,另外也可能出現皮膚乾癢過敏,甚至有民眾會有便秘情況。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做改善和保養:

  • 飲食

她指出,秋天養生以清燥潤肺為主,有便秘問題的民眾,一早起床不妨喝 300 至 400 cc 的溫開水,幫助腸胃蠕動,喜愛清爽口感的則試試檸檬水,水份、維他命 C 一次補足。

另外,秋季飲食要「少辛多酸」,也就是多吃潤肺的食物,首選是百合,其次,就是多吃胡蘿蔔、豆漿、柑橘、甘蔗、蘿蔔、銀耳、水梨、木瓜等;並要注意減少吃過燥的食物,像是煎炸類,並適當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

  • 睡眠

立秋到,「早睡早起」也成養生重要一環,熬夜本來就會造成虛火旺,加上秋天乾燥,虛火將旺上加旺,建議可以 6 克川貝、女貞子、甘草,搭配 9克麥門冬,攪碎後加入 1000 cc 開水煮沸飲用,不只可改善乾癢、顧肺、化痰,還能緩解晚睡帶來的虛火。

另外,新華網刊登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科主任馮興中文章表示,立秋後的 15 天內天氣仍悶熱,但早晚偏涼,容易患上「空調病」,建議夜裡最好不開空調或只開除濕。身體虛弱者,要經常喝點薑茶。

  • 照顧身體也要照顧心情

除了身體保健,秋天也容易誘發愁煩哀傷等消極情緒,精神調養上要心平氣和,保持內心寧靜,可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

入秋起就好好養生,等同於事先替預防秋冬感冒做好準備,一定要好好關注。

責任編輯:李恬芳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通訊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立秋報到天轉「燥」!中醫師教你養生這樣做〉、〈立秋養生 少辛多酸早睡早起〉;圖片來源:Clarice Barbato-Du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