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靜下心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是什麼時候?隨著科技不斷的演進,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數位裝置取得資訊,卻逐漸讓閱讀風氣下降,實體書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遙遠,近十年來台灣的實體書店就倒了一千家,讓人不禁想問——實體書店的美好難道將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嗎?與此同時,西班牙設計工作室 SelgasCano 設計出一家概念書店,試圖重新燃起眾人對於實體書店的渴望。

  • 以《巴別圖書館》為概念的書店 Libreria

如果有天堂,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巴別圖書館》作者 Jorge Luis Borges

Libreria 位於倫敦東邊,設計師以《巴別圖書館》中的敘述為藍本,用手作木製書架打造天堂的模樣。《巴別圖書館》的作者 Borges 終其一生從事圖書館工作,在這本書中融合了宗教與哲學的觀點,將他對於世界的思維投入圖書館中,賦予圖書館「無限」的概念,書中的圖書館意象是一個六角形的迴廊、上下無限延伸,每個迴廊的們又通向另一個六角形,Libreria 的書架高至天花板,天花板再以鏡面為材質,呈現書中無限延伸的概念。

創辦人 Aldenton 表示:「書店的設計強調工藝與探索的喜悅,圖書擺放是以一個水平為一種類別,意思是假使你正在找一本心理學的書,你可能會在它的上層發現你所愛的詩集」相較於現有實體書店、網路書店把所有同類書籍擺在一起的做法,Libreria 提供人們在找書時也能碰出新點子的機會,也體現了《巴別圖書館》中的哲學意涵。

  • 把手機放下吧!讓這裡成為你的閱讀桃花源

Libreria 執行了嚴格的「禁用手機政策」,鼓勵來店的客人們把這裡當作他們的桃花源,享受一時片刻的清幽,以及純粹閱讀的愉悅。店內也盡量不用電燈以外的電子設備,除非有特定的活動舉辦,如研討會、表演等等。

「我們到了一個文化的臨界點,人們終於意識到不斷數位化的代價是什麼,並開始渴望體驗人性化、有形體的、身歷其境的經驗」經理 Sally Davies 說。

  • 不只是書店,更是一個連結愛書人的社群

發想這個計畫時,創辦人不只想做出一間實體書店,更想結合出版與愛書人的社群,凝聚更大的群眾,一起重拾書本帶給他們的感動。現在有許多國際作家被邀請至 Libreria 演講、策劃他們的書架內容或是在這出版他們的限量書籍,這裡無時無刻都有新鮮事在發生。

經理 Sally Davies 說:「我們正在建造一個有活力、跨領域的社群,並一同想像在這個被書包圍的空間中,能夠執行什麼有趣的點子」

  • 當實體書店開始轉型,書的價值受到挑戰

當網路書店崛起,單純賣書已經很難撐起一間實體書店的開支,於是架上開始出現許多衍生商品、文具、音樂專輯等等,甚至有些喧賓奪主的感覺,書店的主角好像不再是書了?當閱讀風氣式微,人們不願拿起書本,書的價值就會消失無蹤,唯有人們持續閱讀,書的價值才會無可取代。

 

延伸閱讀:

愛不會讓你成長,孤獨會》
一家給孤獨者的書店 Anathapindika Books

從路邊書店到驚艷上海灘》鍾書閣:有一點誠品的氣質,和五星級旅店的「狂」

與書的一見鍾情全是「設計」好的!從中山地下街看見獨立書店的價值

(參考資料: Dezeen;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對象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