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302116_640

撰文者/小魚老師

閱讀,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是孩子與世界接軌的方式之一。

閱讀,是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滋養。

對孩子來說,

閱讀 應該是一件喜歡的事,

閱讀 應該是一件高興的事,

閱讀 應該是一件舒服的事。

在美國,家長喜歡陪伴孩子去圖書館一整個假日的下午,讓孩子自由自在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並且家長不會有任何干預。

反觀台灣所推行的校園閱讀運動,全班的孩子閱讀一樣的書,並且看完必須完成心得報告。這是一項表面看似完美,背後卻對孩子的「閱讀興趣」殺傷力很大的反效果運動。

訪談過幾位小學兒童,他們提起老師發下的書,都害怕的說:「又不是我們自己想看的,我們為什麼要看?看完還要寫一大堆心得報告,可怕極了。」

在孩子心中,這「填鴨式閱讀運動」反而讓孩子不喜歡閱讀,並且看到那一大袋書來了就害怕。

教育要翻轉,就必須以「圖書館運動」取代原本的填鴨式閱讀運動。現在大部分的學校或是社區都有圖書館,老師應鼓勵孩子利用圖書館找尋資料,並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後書籍,不要再進行填鴨式的閱讀運動,來戕害孩子的閱讀興趣。

要讓孩子喜歡閲讀,家長必須遵守的三大原則:

1、讓孩子自行選書

帶孩子去書店或是圖書館,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看。請尊重孩子選擇的書,不要加以批評。請相信孩子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大人不要用自己的喜惡去界定孩子,勇敢支持孩子「嘗試自己要的選擇」,這樣孩子的心才能有著更寬廣遼闊的世界。

2、讓孩子獨立閱讀

孩子是獨立的人,讓孩子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來閱讀,家長不要加以干預。盡量不要用填鴨的方式灌輸孩子書中的內容,家長們請勇敢放手讓孩子自己閱讀。還不會認字的孩子就帶領他們自行選擇圖畫書,已經會認字的孩子就讓他們自己閱讀,讓孩子悠遊在自己的想像空間裡,家長們請千萬不要有任何打擾行為或言語。

3、放下手機

請家長們暫時放下手機,跟孩子一起閱讀,家長看自己的書,孩子也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在這個溫馨的空間?,你們的心靈將會一起得到滋養。

父母做對了,孩子就自然愛上閱讀了。

延伸閱讀:

雖然「死」這個字很難說出口,但生命教育還是從小就要做:但是到底要怎麼開口?

很多時候不是教育體制的錯,而是自以為是的「教育消費者」家長覺得自己花錢了就要得到最好的

台灣家長戒之,德國老師禁止父母親做的五件事

為何這名小五老師出的國語試卷,會引起家長和安親班的強烈反彈?

(本文由小魚老師授權刊載,原文於此。首圖來源:andros1234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