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以原文作者 Shari Alexander 為第一人稱編譯)

「今年一定會過得很順,我要變得更好更厲害。」

回想新年許下新願望與願景的時刻,我們不免會對自己說些勉勵的話和期許。

這樣或許有一些私心,但還是必須問自己一件事:我到底想要在新的一年得到什麼。

你也許會開始爬文,看看其他人是怎麼訂下有效果的目標。其實這些文章不過就只是一再告訴你同個道理——盡量設定可執行的目標、給自己一個死線和精細規劃所需達成的步驟。

這確實是個滿具體的建議,但是在我翻閱過數百篇類似文章後,我發現竟然沒有一篇有關設定目標的文章提及過某個重要元素。

你也許會讀到如何以及何時該建立自己的目標,但別忘記了,能幫助你建立目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

我們甚至可以說,鮮少的目標能夠由你一人獨力完成,這其中還需要他人之手的借助。

在你通往成功的路上,有四種不同類型的人是你所需要注意的。這些人能夠讓你的努力更上一層樓,但是如果你忽略他們,他們可能就這樣無聲地從你旁邊溜走了,錯失一個難得的機會。所以,哪四種人能夠助你一臂之力呢?

1. 人生導師(mentor)

猶如美國神話學家 Joseph Cambell 曾提出的著名理論《英雄征途》(The Hero’s Journey),每位英雄都會遇上一位亦師亦友的人生導師,像是《星際大戰》中路克天行者有尤達,《飢餓遊戲》中凱妮絲有黑密契。

所謂的導師,是在你身旁,曾經歷過你的處境並且熟知過程到不能再熟的人。他或她是你可以請益、問問題與尋求建議的對象。如果你想要提升在商場上的表現,你可以找尋一位用過和你類似商業模式的成功前輩;如果你想要減脂,你可以找尋一位私人教練或是詢問一位成功減脂朋友的小秘訣。

重點是你必須認清誰曾走過與你相似的道路,然後建立你與他的關係。有了人生導師的輔佐,就會比你單打獨鬥還來得快速完成心中的目標。

2. 影響標的(mark)

在我過去的演講與輔導當中,我會用「標的」當成一種你能夠「影響的對象」的快速說法。對於標的,我們往往會希望從他們口中聽到肯定的回答,促使我們繼續努力。像是你的老公可以是你試圖說服,去滑雪山莊渡假的標的;你的同事可以是你激勵他們執行某個專案的標的。

當標的說「好」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切似乎美夢成真,而當標的說「不」的時候,會感到一切都枉然了。把這類人套用在你的目標上,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辨識出誰是你需要努力獲得他們說「好」的人,會是客戶,投資者,還是合夥人?答案只有待你自己去釐清了。

3. 搭檔(sidekick)

人人都需要個搭檔。蝙蝠俠需要羅賓的援助拯救高譚市,駭客任務的尼歐需要崔妮蒂闖蕩數位與真實世界之間。

上述的例子說明了我們需要另一個人在旁鼓舞我們向前,給予正面力量與助力。但假如當你陷入挫折時,卻沒有看清支持者的所處,那你就不知道日後的挑戰可以向誰救援。因此,適時找出你的搭檔,一起面對追尋目標過程中一切的挑戰,當然也得向對方表達他們隨時在側的感激。

另外,不要忘記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搭檔團體。團體更是能夠充沛不少動力的來源:想要瘦身,就定期去參加健身班一起重訓;想要清除心中累積的不快,就組個團隊一起掏心掏肺;想要展現你的藝術天份,就報名每週固定上課的畫畫班,與同學一起琢磨技巧。

所以團體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你還不去找身旁的搭檔們嗎?

4. 連接者(connector)

連結者的角色可說是目前為止,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類型。

當你訂下目標後,知道必須找尋標的對象的認可,可是仔細想想,你如果不先向某方打聲招呼,你要如何獲得一個好字呢?

如果你理解了這個小邏輯,你也許會提出:我怎麼知道去哪找與標的相關的人?多虧網路與通訊技的發達,我們的世界變得比以往更平坦,溝通更迅速。標的可能就像是你在 LinkedIn 可以連到的某人,而連接者就是能夠將你介紹給該標的的人。他或她在你和標的之間建立了橋樑,使得兩者之間的對話有了管道。

好好記住以口服人的順序:觀察、連結與影響。找尋連結者與標的各會分別讓你經歷一次這樣的過程。

因此,在你創立了新目標時,務必記得納入以上四類對你有所助益的人。畢竟完成一個目標並不能是個獨角戲,成功是需要眾志成城才有所希望的。

推薦給你:

失敗的人有哪些特質?第一:把自己的豐功偉業掛嘴邊

不要學失敗者的溝通方式!越會說「好好聽我說」的人越不聽別人說話

【成功者的秘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為何就是有人能脫穎而出?神奇的「5% 差異理論」!

(資料、圖片來源:Entrepreneur;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