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作的時候,碰到過幾間公司。
我發現公司通常都會和我談兩件事情──
首先,它會和你談「理想」,說它代表著多麼難得的機會,擴大你的視野,提升你的技能,還有公司的文化、教育訓練,在裡面待一年等於外面待五年。
然後,它會和你談「酬勞」,告訴你薪資的package、分多少獎金、股票選擇權、未來加薪機會等等。
聽完了「理想」和「酬勞」,身為小小應徵者的我,總是有一種感覺:「全天下的工作,好像沒有完美的。」
有理想的公司或職缺,薪水往往給得不多,譬如那些動畫公司或媒體。
而,薪水給比較多的,好像都是無趣的職位、不怎麼有趣的公司。
後來我發現,其實,「理想」與「酬勞」是互相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完美的雇主,也沒有完美的職員。
等到我做了主管以後,我試著要「兩邊都兼顧」,卻發現,沒有辦法。
因為我開的薪水,永遠比對方想要的還要低;或者我的理想,對方無法理解。
有一次演講過後,一位創業家跑來問我,他現在要找工程師一名,應該找資深的還是資淺的?
「以你做的這個項目,資深的或資淺的沒差。」我慎重回答:「重要的是,你現在到底要找的是『要理想的』還是『要錢的』人?」
我告訴他,我的經驗──
要錢的人,可以「久撐」,但無法「攻頂」。
要理想的,可以「攻頂」,但不能「久撐」。
什麼意思?
當一個創業夥伴要一起奮鬥,如果他要的是薪水,那意思也是說,只要薪水足夠,某程度上他就願意留下來一起奮鬥,而你也有機會讓他繼續在你的屬下、繼續打拚下去。但,這時候,你若要求他在產品上線之前,連續兩星期天天工作到半夜三點,那他不會願意的。
不過,如果你找來的是一位和你的理想、目標方向相符的人,他是願意天天工作到三點的。
但是,這種人,他不容易久留,有可能是因為他發現這理想不實際,但更實際的原因是,或許「理想」本身就是善變的型態,明天和今天長得不一樣,每天工作到三點,理想變成幻想,他很有可能撐不久。
所以,要視你做的這個東西,到底要「攻頂」,還是要「久撐」?
工作這一件事,必須要「兩情相悅」,雇主和職員一起合作才會滿意,沒有浪費掉上天讓兩方相聚的「緣份」。但是,事實是殘酷的,工作是有條件的,請看看你的老闆,是否給了你「錢」或「理想」,也想想自己到底是要「錢」還是要「理想」,確定之後,你變成職場的「主導者」,不再只能隨波逐流被推來推去了。
延伸閱讀:
【職場憲形記】業績已經很難做了,同事還把你的客戶搶走,該怎麼辦?
【職場憲形記】人生40才開始!只要有心肯學習,大叔也能中年轉職逆襲
【職場憲形記】要好的同事,其實都在主管面說我壞話:職場上的勾心鬥角該怎麼辦?
時代力量崛起的 3 大關鍵上班族快學起來:不要害怕大咖,找到自己的價值與職場定位
進職場別作「沒問題先生」,還要學著問「為什麼」!但問題也要問對,不是隨便問都好
(本文由 Mr.6 授權刊載,首圖來源:Andree Kröger,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