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毒奶、回鍋油、香豆素、塑化劑、順丁烯二酸毒澱粉、銅葉綠素混油、瘦肉精、假食材、重金屬湯頭、餿水油、二甲基黃豆干、黑心海帶、農藥手搖飲、殘留動物用藥早餐、工業用碳酸鎂胡椒粉、孔雀綠水產、化工豆花、過期食品…………
這幾年陸續的發生這些食安議題!
食安風暴在這幾年連環爆,台灣這個美食王國險些成了美食「亡」國,看了這些新聞不禁感慨,也開始注意起今天你的孩子吃些什麼?健康嗎?衛生嗎?營養嗎?
或許早晚兩餐你還顧得到,那午餐呢?孩子自己吃外食的時候呢?
與其給魚吃,不如給孩子釣竿,教孩子認識魚、如何釣魚,讓孩子享受釣魚的樂趣!杜絕食安風暴,你不可不知「食育」的重要性!
- 歐美日掀「食育」浪潮,台灣「新食育運動」也抬頭!
「孩子的碗盛裝著國家的未來」!食品安全必須從飲食文化、態度和知識教育起!不是吃飽就好,而是要「吃對、吃好」!日本堪稱「食育」急先鋒,2005 年就訂定「食育基本法」,成為首個為食育立法的國家;美國從 2011 年就大力推廣「農場到學校」的「吃在地」計畫,力求學童吃到最新鮮的食材,並讓學齡前的孩子就體驗採購過程,培養孩子健康飲食觀念;英國則在 2014 年 9 月規定中小學生必須認識食材、上烹飪課,學會 20 道料理才能畢業。瑞典也要求學童每周一小時上課學習食物營養、保存、製造、運輸和烹調等食育課程。
那麼台灣呢?儘管起步有點晚,食育法也尚未立法,不過孩子的健康不能等!多個地方政府已經走在中央之前,往「食育」栽根!其中規劃最完整的就屬新北市,不僅八年來已經編寫了七套營養教育教材帶入中小學課程。去年 2015 年更擴大推出「農・食為了你-校園食育教育紮根計畫」,開辦食育小學堂、農事體驗營、小農夫假日市集、食農影像創作徵選、在地食材創意菜單設計徵選,並補助新北市國中小推廣「可食地景」等活動,讓飲食教育融入學童生活!
- 種田、摘菜、烹飪、創作!「做」中學!從「心」認識盤中飧
負責承辦「食育小學堂」的漳和國中環境教育召集人劉貴雯老師說,為期三天的食育小學堂第一天的重頭戲就是要親自到菜園、果園當小農,學童必須自己種香蕉樹,也自己摘菜、挖竹筍、採芒果,幾乎每個孩子都揮汗如雨,身上也都被蚊子咬了好幾包,一開始難免有些孩子不適應,但當自己和團隊夥伴親手烹飪的菜餚、窯烤的披薩上桌,孩子們都綻放滿足的笑容。
「令人訝異的是,居然沒有人挑食,連平常同學避之不及的洋蔥、九層塔都通通吃完,有的同學吃得比較慢還有剩,其他同學還會吆喝提醒他要吃光光!」、「還有一位家裡開茶園的學生在活動結束後說,親自體驗才發現農民真的很了不起,也才知道家人的辛苦,未來也想繼承家業,推廣新鮮健康的食材!」看得出孩子從「做」中學,才能真正體會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孩童從小學習食材從產地的生長到餐桌上的擺盤過程,了解食材的四季成長,學習其提供給人類的營養成分,當懂得選擇健康有益的食物,知道食材烹調的方式,尊重自然環境的存在,自然就能夠拒絕不健康、不過分加工的食品,並且珍惜現有的萬物資源。」這就是新北市政府為「食育」下的註解。
- 把關校園食安,基改食品全面退出校園!
為了確保孩子在校也能吃得安心、健康,去年底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學校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明定包括大學、高中與國中、小在內各級學校,基改食品退出校園,保障學童在校內的飲食安全。
營養午餐把關 SOP 也更嚴謹,在新北市方面,除了校方每天檢查午餐成品、保留檢體,每周也推派一所學校當代表到中央餐廚廠房監督,新北市教育局、衛生局、農業局每月也至少會有一次聯合稽查,食材登錄平台也會顯示所有學校每天營養午餐菜色、食材來源等紀錄。
嚴防食安風暴,家長其實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食育」大人小孩一起來!還希望政府舉辦什麼樣的活動?歡迎大家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討論、給予建議喔!
(新北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