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張翔一
「Sarah,妳是做什麼的?」這個社交場合常見的基本問句,最近卻變成我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倒不是因為我什麼事也沒做,而是我做了太多,反而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現在的我,既是創業家、是品牌顧問、是作家,也是女性領導的鼓吹者。也許最適合我的形容詞,是「跨界工作人」(slashie)。
跨界工作人,在我們這個世代,其實一點也不罕見。我們的人生不想被單一工作、職稱的框架給限制住,而是鎖定夢想,勇於經營多重身分。我們擁有不只一個工作,不是逼不得已,而是因為我們樂在其中。
我們不喜歡在同一個公司,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不是因為缺乏紀律或忠誠心,而是因為我們的野心很大,追求更多的挑戰;我們拋棄傳統穩定的職涯,不是因為想要標新立異,而是我們想更投入、更專注地用自己的方式,經營自己的人生。我們知道,在職涯與生活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空間,不只有助於我們的專業表現,更能激發我們的熱情和追求成功的動力。
新世代的跨界工作,更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關鍵能力。
與過去為了收入,不得已的「兼職」大不同,新世代的跨界工作者,絕大多數是自主選擇。
因為,「終生職業」在現代社會,早就失去了過往的保障,就像投資時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內一樣,風險太大。如今人們在投資上,早已學會「分散風險」,投資不同理財商品。跨界工作人也將自己的職涯分散管理,呈現各種組合。例如:
「賺錢vs熱情」:白天是銀行家,晚上寫電影劇本
「心靈vs身體」:上班日是分析師,周末是瑜珈老師
「左腦vs右腦」:平常是醫療研究人員,放假當雕刻家
不同於過去對X世代、Y世代的定義,「跨界新世代」不靠年齡、更不靠性別區分,一切取決於你我是不是勇於創造一個專屬自己的「職涯組合」。跨界新世代最嚮往的工作方式,有以下幾個共通點:
1、能夠利用到所有專長
2、符合自己信仰的價值
3、能夠邁向嚮往的生活風格
更重要的是,跨界新世代從不需要別人的允許,而是主動追求這樣的工作/生活方式。因此,對於企業和管理者而言,維持高彈性的工作環境,變成吸引這些人才的必要條件。根據統計,如今在英國、澳洲和紐西蘭,已有高達80%的千禧世代,認為工作彈性是求職時最重要的考量之一。
跨界新世代充滿自信,渴望主宰自己的人生。完整教育、過去從未有過的新科技、和年輕人的鬥志,是這個新世代的武器。我們樂於付出更多努力、承擔更多責任,甚至更少的睡眠,換來更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同時擁有企業體制內的專業訓練和創業家的開創精神,跨界新世代在二十一世紀,將比傳統人才更容易成功。
因為,在今日劇烈變動的全球商業競爭中,企業心中的頂尖人才,不再是服從體制的專才,而是擁有多項專業能力、又有創新能力和開創性精神的全才,才能讓公司始終維持競爭力。而投資者心目中的理想創業家,也不能只有聰明的點子,更要熟悉企業運作的邏輯、擁有足夠的經驗、紀律和執行力,有效地將創新轉化為商業模式。
能用一句話就簡單回答「你是做什麼的?」的時代,已經快速離我們而去。該是時候問問自己:能否跟上「跨界」這波職場上的新趨勢,維持自己在未來五年的職場競爭力?
更多〈換日線〉好文推薦:
交換生在美國課堂上,用一百個字幽默說出「中國」和「台灣」的不同
VO 延伸閱讀:
最爛尾牙沒有之一:抽獎獎金員工捐、沒得獎還被迫抱回過期泡麵餅乾
超精闢的員工、主管、老板腦部結構圖,秒懂三種職位最在乎的事!
慣員工還不自知!到職 7 個月就請假 18 天,之後更離譜的勞資顧問聽了都怒
轉職就像衝往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不要怕撞牆!奮力往前衝,才有全新的世界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載,全文由換日線編輯張翔一編譯,欲看原文:〈白天是Banker,晚上寫劇本:跨界新世代,未來不可或缺的人才〉;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