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苡絃
住棚節
以色列有兩道牆,一道是耶路撒冷的西牆,
我在十月來到中東,只因為一個朋友要到巴勒斯坦和約旦出差,
有了這樣的體悟,我當天晚上就訂好了機票。
這張機票,從此改變了我的世界。
出發前兩週,我貿然寫信給大學時有過幾面之緣的以色列朋友,
他說,離開台灣之後,他就到香港念博士班,
那我就不客氣了!
從布拉格到耶路撒冷得先飛到布達佩斯,
對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我只有模糊的新聞印象,
經過一番波折,我終於見到這位朋友。
今年,他家的住棚節很特別,他的網友(包含我)
席間除了他的家人之外,還坐了來自英國的老太太、中國的留學生、
他向我詳細解釋了猶太人安息日和住棚節的傳統,這時,
見面不到一個小時的妹妹,盤問我關於台灣的政治、兩岸關係、
用餐到一半,屋裡某些燈自動亮了起來,某些燈自動暗了下來,
那種在覺得好玩之後的震撼是,經歷過這麼多次的滅族與流亡,
兩天後圍牆的另一側,巴勒斯坦,又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
一條人命值多少人?
你覺得一條人命可以值多少人?
2011年在中東,有一個史上最高戰俘交換率行動。以色列政府以
五年前,在沙利特被俘之後,以色列發動「夏雨行動」
「讓吉拉德.沙利特回家!」
「吉拉德,我們愛你,不要放棄希望!」
以色列人說:「沙利特多可憐啊,
也有人說:「太可怕了,要把一千個恐怖份子放出來!
週六,朋友的爸爸帶我們進行耶路撒冷一日遊,在街上,
幾天後,我到了巴勒斯坦,
我問我的巴勒斯坦朋友Jihad,他們真的都是恐怖份子嗎?
Jihad說:「妳怎麼定義恐怖份子呢?
他不知道「恨」這個字要怎麼說
Jihad帶我去看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境內的屯墾區。
過了居住地,是亞伯拉罕之墓。以色列人說,
我說,原本住在這裡的人怎麼辦啊?
Jihad說:「他們……他們……我不知道要怎麼說那個字。
「你要說的是恨嗎?」
「對,就是這個字,他們恨自己在自己的家園上無能為力。」
他不知道「恨」這個字要怎麼說。
延伸閱讀:
跟外籍生做朋友:我才發現我們都是千尋,不惜千里迢迢找一個歸屬
(本文由張苡絃授權刊載,摘錄自沐風文化《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Facebook 粉絲專頁:人助旅行,首圖來源: zbigphotography (1M+ views) ,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