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公司和同事相處的時間,都比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還要來的長;和同事之間變得很熟,似乎再正常不過。但是,在你為了交到好朋友,而毫無保留的和同事分享你的私事之前,先檢視這些你「差點說出口」的話,是否合宜。完全不和他人交談,一定會影響你和同事之間的情誼,甚至被孤立;但是,過度的口無遮攔也可能會害了你!
不論你是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或是已有數年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士,該遵循的原則都一樣——下列為 5 種千萬別和同事「大聊特聊」的禁忌話題:
1. 你對這份工作或其他同事的抱怨
現代科技如此發達,只要在鍵盤上打個幾下,簡簡單單就可以用通訊軟體或是社群聊天,一吐你上班受的苦水。即使你的隱私設定為「私人」,也不是就「完全」保險。無論如何,在臉書或個人信息上,暴露你對公司、同事,或是工作的負面評論,對你來說都不是件好事;儘管你認為,你在用字上已經很委婉,最好還是不要;這些話就和家人、朋友、和公司無關的人,分享就好。
「你也知道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德州農工大學政府及公共服務布什學校( Bush School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ice at Texas A&M University )的職涯發展副主任 Marilyn Santiesteban 說:「我建議,最好不要在網路上撰寫任何有關同事、或公務的詳細情形——特別當它是負面的字眼,或是洩漏機密的。雇主喜歡聘請『積極』的員工沒錯,但是需要時間去學習『拿捏』;如果你無法確定你即將做的這件事,是好還是壞,那麼請你別做吧!」
2. 可能會引起爭論的個人想法
在工作場合避免談論:政治或宗教等話題,似乎是大家不用想就有共識的一個基本原則;但是避不談政治、宗教的重要性可不是危言聳聽。談論一個會讓同事間起紛爭的話題,對你沒有任何好處。除此之外,最壞的情況下,你還可能因為冒犯別人而吃上官司。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網際網路身份領域的學者 Jenny Korn 說:「俗話說的好:『別把你不想讓媽媽、老闆和牧師知道的事情向他人分享。』現在,我奉勸各位,別談論會引起眾人爭執的敏感話題。」
「如果你的政治立場和同事不同,那麼,開起這個話題勢必會影響你們的工作關係。聊你的個人性向,又會被認為是在騷擾同事。」 Korn 補充說明。各位千萬要慎選話題呀!
3. 你的健康狀況
「和他人分享你積極的運動習慣,像是午餐時你還會把握時間去運動一下,可能會讓辦公室的人對你讚譽有嘉。但是,在批露你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疾病史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 Polachi Access Executive Search 的管理合夥人 Charley Polachi 如此提醒;「談論你的個人健康史,可能會營造出讓你自己、也讓對方不舒服的氛圍。」他說。「很少會需要你坦承自己的健康狀況;就算真的需要,也只會發生在員工及其直屬上司,在保有隱私的空間下談論。」
在 Liberty Capital Group 擔任通訊首長的專業人士 Eduardo Herrera 說,在工作場所揭示你的個人健康狀況, 還可能被納入上司對你的印象分數,影響你升官的路。「即便大多數的情況下,員工在受到身體狀況歧視,法律是有所保障的;但是過早的向大家公開你的病史,可能會對你未來在公司的發展有所影響。」
4. 你的感情煩惱和家庭問題
任何的負面形象都會對你造成不好的影響。 Alexander Mann Solutions 美洲地區負責人 Ian Cluroe 說:「如果你總是在說,你家裡的事是如何的一團糟,那麼你的老闆可能會考慮是否還要讓你升遷,因為他們會認為,你似乎沒辦法承受額外的壓力。」
然而,即便你分享的個人生活是正面的,當你準備要開口聊感情、約會、或家庭生活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拿捏分寸」。 Santiesteban 說:「我們會希望『稍微瞭解』要一起工作的人。而關鍵就在於這:『稍微』。如果你的同事們都知道你親密的感情狀況、你父母的怪癖、你車子的累積公里數,甚至是你的健康狀況、你服用藥的情形;那麼你已經越界了!」
儘管你只是哈拉一下狂歡的昨晚,還是太「超過」了。「如果你每個星期一來上班,都在吹噓你的週末聚會是多嗨、多棒;那些嚴肅莊重的人——那些可以影響你事業發展走向的人,便不再把你當一回事了。」 Cluroe 說。
5. 你的薪水多少
你可能想知道辦公室其他人的薪水是多少,於是,你就先把自己的收入告訴他們,像是在交換秘密。然而, Herrera 指出,互相看彼此的入帳明細,可能會造成員工之間的分裂、不滿和紛爭。他說「從管理者的角度而言,薪水的不同是有一定的衡量標準;但同一個部門,或同一個職稱的員工可不這麼認為,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更努力工作、學歷更高,而且待在公司的時間明明更久。」
—
在工作忙得差不多了之後,只有你能決定要和同事聊些什麼。
每個工作環境,有每個不同公司的文化,甚至是同一個國家內不同地區,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辦公室相處文化。再來,談論的「內容」也一樣重要。美國 Insight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總經理 Connie Bentley 說:「如果你們正在討論一件迫切需要被解決的事情,而對方正是負責迅速給予你解答的對象;那麼,這就不是你該聊私人話題的時候了,別把話題扯遠了!」
「但是,如果一位跟你很要好的同事,正為了學校放假不知道該把孩子放哪裡的問題困擾著,而你有些相關經驗可以幫忙,這就是非常合宜的。」
最後, Cluroe 留給我們一句諫言:「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給別人留下印象;如果你想要塑造出良好的形象,那就請記得:『話多,不如話少。』」
延伸閱讀:
長大以後還能冒險嗎?在家人期待與夢想間猶豫,選那個呼之欲出的答案
她23歲台灣領24k,27歲在新加坡成為CEO:出去闖,才能擁抱世界級夢想!
勞雇專家:下班後丟 Line 講公事,當然可以理直氣壯申請「加班費」
(資料來源:Aol Jobs;圖片來源:Steven Vance、 Wonderlane, 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