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1399450_7bcfbaaecd_z

文/李偉文

「爸爸,你這樣不行喔!人家打電話給你,你都不回。」B寶大半天前就轉告有人找我,她看我遲遲沒有回撥電話,忍不住再次提醒。

A寶一聽,連忙替我緩頰:「爸爸已經很多年不接電話也不打電話了,他的朋友都已經知道這件事,所以會打電話來的,大概都不是朋友吧!」

B寶還是很不滿意的說:「爸爸不是常要我們做事積極主動一點嗎?不接電話也不打電話,怎麼看也不算是積極主動吧!」

積極是一種態度

聽姊妹倆你一言我一語的辯論,我只好放下手中的小說,開玩笑的說:「每個人都會有點怪癖嘛!何況我不用手機,日子還不是過得好好的?我收電子郵件,有臉書與部落格,該處理的事從來沒有耽誤過,何況不被電話干擾,我的時間就很完整,可以多做很多事情。」

A寶好奇的問我:「我聽很多人說你很忙,做了很多事,同時他們也很納悶,為什麼你可以不用手機?」

「其實我不再打電話,是在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卸任之後,原因是當了幾十年組織人,所以希望能過一段自由人的生活。以前辦活動的時候,一天打上一、二百通電話,也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呢!」

B寶提出了疑問:「什麼是組織人?什麼是自由人?」

「爸爸從學生時代開始到前些年,一直都是組織人。雖然我不是在營利機構中謀生,但三十多年間參與過不計其數的社團,始終是核心的重要幹部,不管白天或黑夜,腦中想的都是如何達成組織願景與目標、如何發展組織,每天為了處理人的問題而東奔西跑。說好聽一點是『搭舞臺讓別人發揮』,實際上就是做行政工作,時間都耗在會議、溝通協調、官方拜會、接待來賓、上臺致詞……這些事雖然都很重要,但做久了難免感覺有些空虛,很想真正捲起袖子,做點實際的事情。

所謂的『自由人』,就是不再掛組織頭銜的人,對於因頭銜而來的邀約與活動一概婉拒,用多出來的時間重拾自己的興趣,實實在在動手做點事。」

B寶一臉神往的說:「嗯,我也想做自由人!」

我哈哈大笑:「那可不行,妳們才準備要進入社會,正式成為組織人,不像爸爸早已『歷經滄桑』,需要轉換一下心境。不過話又說回來,我接不接電話,其實和『保持積極主動的精神』並不矛盾啊!」

AB寶聽了,似乎有點不以為然的樣子,我只好舉例說明:「我說的積極主動,包括生活各個層面的反應,像是讀書、交朋友等人生各種遭遇,一定要主動,就算是跌倒在地上,也要撿顆石頭才起身。我們若能從失敗中得到經驗與成長,就是主動。

B寶聳了聳肩,似乎還是覺得我的話有點老生常談。

化被動為主動

我繼續找例子:「記不記得『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部電影?那位有智慧的加油站老人對男主角說:『戰士採取行動,傻瓜只做反應。在生活的各個層面永遠要記得,不論在精神或行動上都要採取主動。比方說,我們家為什麼沒有電視機?因為通常打開電視,是看各個頻道當時播給我們的節目,屬於被動的接受訊息;但是用單槍投影機看影片,需要布置場地並挑選影片,整個過程是我們主動的選擇,所以對我們的影響就比較大。」

只見AB寶點點頭並「哦」了一聲,我接著說:「交朋友也是這樣,主動做點什麼事的人,才會讓大家印象深刻啊!尤其在人際互動逐漸被手機、網路取代的如今,實體的相遇反而變得非常珍貴。在一切太迅速、太方便的時代裡,為朋友多花些時間做點不一樣的事,就能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舉例來說,同樣是送人生日禮物,花錢買一個大家都買得到的東西,不如親手做一個對方喜歡或實用的東西;在臉書裡祝朋友生日快樂,如果跟其他人一樣寫『祝你生日快樂』,只會淹沒在眾多祝福裡面,不如多打幾個字,甚至藉此感謝對方為自己或世界帶來美好改變的努力,這才是能讓朋友更有力氣與勇氣的話語。」

A寶突然靈機一動:「爸爸,你說過與其被動等朋友找我們去吃飯,不如創造一些跟朋友共同完成的行動。這也是主動!」

我附和A 寶:「沒錯!不過即使參加朋友一般的聚會,態度也有主動與被動之分。不論我們是不是這次聚會的主人,在心態上都要有主人的責任感,想辦法讓所有人賓至如歸。注意觀察有沒有人在聚會中被冷落了,並且主動去招呼對方,這就 是主動的精神。」

B寶也幫忙補充:「你提醒荒野保護協會幹部帶領志工的三步驟,第一次是招呼新夥伴,讓他知道有人認識自己,第二次是讓他帶個工作走,有參與感,第三次就能讓他融入團隊,這也是主動。」

我為AB寶兩人各按一個讚:「除了與人往來要積極主動之外,讀書也要如此。當我們看完一篇文章,屬於被動認知,但如果馬上向別人轉述這篇文章,就變為主動;讀完一個章節的課文是被動,立刻蓋起課本問自己:『如果我是老師,會 從這段課文中出什麼考題?』這樣就變成主動。」

A寶舉一反三:「原來爸爸要我們養成『聽完演講後強迫自己問一個問題』的習慣,也是把被動聽講轉換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比別人多做一點

我點點頭繼續說:「以後妳們進入職場也是一樣,如果只是把主管交代的事做完,那是被動的態度。不管是什麼樣的老闆,都喜歡主動進取的人,主動進取不只是把該做的工作做完,因為那不過是盡自己的本分,要在本身的職責外,做沒人預期或要求去做的事情。不要斤斤計較待遇和責任範圍,當我們願意主動承擔更多責任,去做主任該做的事,就比較容易獲得升為主任的機會;想要當處長,也不要計較職務與名分,而是先練習做處長的工作,以處長的視野來看事情。

這些年AB寶已經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我想她們應該能體會到,同樣花時間讀書、聽演講、參加朋友的聚會,只要願意化被動為主動,效果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延伸閱讀:

加薪升官就差臨門一腳!跟老闆一起出差的生存法則

心理學分析:咖啡愛好與個性緊密相關,8 選一猜你是自由派 or 工作狂

面對低薪又過勞的時代,我們能做的不是抱怨,而是需要保有更多的勇氣與彈性

 

WL035_工作只有專業還不夠_正封面 (本文由天下文化《工作,只有專業還不夠:洞悉自我、人際、組織、社會的新鮮人指南》授權刊登,首圖來源: JD Hancock CC Licensed;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