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館、餐廳與巴賽麗餐館
比小酒館更優雅,比酒鋪更時髦的咖啡館,,在十九世紀變成巴黎精緻美食的標籤。「得要豪放,才能上富豪咖啡館吃晚餐;得是富豪,才能到豪放咖啡廳吃晚餐。」有人在林蔭大道上如此宣稱。高雅上流人士坐在泰德博 路的柳條椅上,由他們的傭人送來隔壁幾家餐廳的開胃菜;或者,更讚的是,送來朵多尼咖啡館賣的冰淇淋或冰沙⋯⋯廚師搖身一變,成了明星。
「還有誰比富豪咖啡館的畢農(Lou- is Bignon)更能品鑒葡萄酒的等級?還有誰比他更能侃侃而談,預測果實收成的前景未來?」霍克普蘭(Nestor Roqueplan)這位紈褲子弟、世界富豪名人以及報刊美食專欄作家,在1866年的《立憲報》(Le Constitutionnel)裡如此寫道,他還再添一筆,說:「文明教養世界的廚師全都是法國廚師。其他各種民族雖然擅長於食物,法國人就只擅長於烹飪這項手藝。」這擺明了是沙文主義嘛!
所有文壇的紳士名媛,所有藝術家,成功在望的各路好漢,都必須經常出入這些時髦的店,去一兩家走動走動、交際應酬,以便引起人們的矚目。阿爾弗雷德.德.繆塞(Alfred de Musset)就在巴黎咖啡館舉行晚宴,慶祝在文學上大放異彩的成功;戈蒂耶在這裡收集流言蜚語,打聽八卦,然後再轉換成文章發表在《雙世界》(Deux Mondes)雜誌;傑哈德.德.內瓦爾經常出沒於大中央市場之前,當夜晚來臨時,先到豪放咖啡館吃午餐。由於缺錢,他會設法讓人邀請他:很多贊助者喜歡與藝文界人士交際往來。超過一家以上的巴黎餐廳喜歡接受無能力付帳的顧客拿畫作來抵帳,摩里斯.烏特里羅(Maurice Utrillo)、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或巴布羅.畢卡索的名字皆赫然在列!
文人匯萃齊聚的晚餐開始盛行,蔚為時尚風潮:在馬尼餐館(位於多芬護牆路,即今天的瑪澤街)的餐宴有喬治桑(George Sand)、福婁拜及龔固爾兄弟;在畢克修餐廳的餐宴上,他們竟然搞出以豆子投票遴選(紅色或白色,你必須選擇白色)的玩意兒。這些人當中包括大仲馬(Alexandre Dumas)、梅里美(Prosper Merimee)、和德拉克洛瓦(Delacroix)。
某些餐廳甚至轉化成文人居所的住家後院,進展成提早舉行的舞會型態:英國咖啡館,座落在瑪里沃路和義大利人大道之間,這一帶有一段時間曾是巴爾札克經常流連忘返的地區。
當某些高級咖啡館在十九世紀末關門大吉時,其他小餐館則為阮囊羞澀的作家創造了他們生命的全盛期。通稱為「高湯」的廉價食堂,附有簡便的廚房,裝潢顯得造作不自然。阿道耳夫.裘安(Adolphe Joanne)提到,巴黎顯示了1875年的情況:「在真正的餐廳,平均花費是四法郎五十生丁,我們可以吃非常簡單的一餐,但很衛生營養,口味重而油膩,除了湯,還有烤肉或白煮的肉、魚、蔬菜、甜點等等。最有名的小餐館,都是由肉店商人杜瓦爾先生開的。」
在文人圈裡,廉價食堂的存在,使得一些作家可以低價用餐而不會感到丟臉。朱勒.荷納爾(Jules Renard)在他的《荷納爾日記》 (Journal)談到大侯尼(Rosny Aîné)時如此記載:「他邀我吃午餐,並且這麼說:『我們 要去杜瓦爾食堂?我們當然會去杜瓦爾餐館,不過,我不需要讓您困惑。跟您,我們不必來這套。』」
某些人穿戴著俗豔的假貨,一身珠光寶氣,點的則是固定價格的餐,或者「照菜單點菜」。到了星期假日,巴賽麗餐館接待的是全家出動的顧客,這樣的餐廳卻在十九世紀當時遭到文人作家的蔑視:認為太過於布爾喬亞 了!然而,到了二十世紀,美食的階層區隔被打亂。藝術家們經常光顧蒙巴那斯、拉丁區:「我們都在圓頂安置我們的總部。早上,我沒去高中上課,我在圓頂吃我的早餐。我吃早餐時從來不念書。我從來不在我房間念書,而是在一個包廂,咖啡館最裡頭的角落。」西蒙.波娃在其著作《時代的力量》(Force de l’age )如此寫道。
- 海明威沙拉 SALADE HEMINGWAY
要吃還是要寫作?對於1920年代待在巴黎的年輕海明威來說,這是三不五時自問自答的問題。而當他的寫作終於能獲得報酬時,大打牙祭的豐盛一餐正是生命饑餓的高度⋯⋯
四人份/準備時間:當天,20分鐘/烹飪時間:15分鐘
馬鈴薯 4顆
辣味芥末醬 2湯匙
橄欖油 10湯匙
鹽、胡椒 適量
塞維拉肉腸 300公克
蘋果醋 2湯匙
洋蔥 1顆
分蔥 1顆
細香蔥 10根
- 將全部的馬鈴薯削皮,不要切開。整顆馬鈴薯放入長柄深鍋裡蒸煮,大約10~15分鐘,依馬鈴薯的大小,加長或縮短蒸煮的時間。這樣,馬鈴薯吃起來口感較密實,不致於變糊。
- 在此同時,將芥末醬、5湯匙橄欖油倒入一個碗裡,攪拌至均勻綿稠狀。在醬汁上撒入適量鹽、胡椒調味。
- 將塞維拉肉腸縱切成兩半,再切成每段4公分的長度。將作法2醬汁淋在塞維拉肉腸上。
- 在一個容器裡倒入5湯匙橄欖油,再加蘋果醋、胡 椒、鹽,混合均勻。
- 將洋蔥、分蔥都切得極細,再將細香蔥切碎,全部放入一個陶缽容器裡用力攪拌均勻。
- 將馬鈴薯切成適當的塊狀後,再加進陶缽裡,這次則輕輕攪拌即可。
可依個人喜好,將塞維拉肉腸與其他配料分開,或者盛在同一盤。別忘了搭配啤酒一起享用!海明威很可能為這些回憶加油添醋,原因無他,因為利普餐廳從來都只提供330毫升的啤酒!
到利普餐廳不需花太長的時間,在前往餐廳的路上,我胃裡的感覺大大地提升了我前去的樂趣,超過我的眼睛和我的嗅覺在沿路帶給我的興奮。那時巴賽麗啤酒屋裡只有三三兩兩的客人。我坐定靠牆的軟墊長椅,背後有一面鏡子,桌子在我面前。當服務生問我要不要來點啤酒,我便叫了有名的啤酒,容量有一公升的一大杯啤酒,還點了馬鈴薯沙拉。啤酒很冰涼,喝下去潤喉舒暢,真是美妙。馬鈴薯煮得軟硬適中,整盤澆了淋醬,橄欖油也很香。我現磨胡椒粉撒在馬鈴薯上面,麵包沾著橄欖油。先喝下一大口啤酒,然後我才慢慢地吃,慢慢地喝。當我吃完馬鈴薯,我又叫了一份,還點了塞維拉肉腸。這種肉腸有點像是縱切成兩半、很結實粗肥的法蘭克福牛肉腸,塗上一種特製的芥末醬。
海明威/1964年
《流動的饗宴》(Paris est une fete)
- 存在主義者莓果煨雞肉POULE AUX AIRELLES EXISTENTIALI
巴黎屬於她!至少,當西蒙.波娃這位年輕哲學教授遷居巴黎時,她的印象是如此。然而,這位拒絕學烹飪的存在主義者,在她的《回憶錄》裡卻深情款款地大量回溯舌尖味蕾的美食記憶⋯⋯
四人份/準備時間:前一天,5分鐘;當天,30分鐘/烹飪時間:前一天,15分鐘;當天,45分鐘
小母雞 1隻(約2公斤)
雞湯塊 1塊
脫水莓果 200公克 (藍莓、蔓越莓皆可)
奶油 100公克
香料束 1束
家禽肝 4份
鹽、胡椒 適量
蒜頭 1瓣
洋蔥 4顆
厚片燻火腿 1片
- 請肉販將雞肉切成六塊(最好挑選養肥的小母雞)。前一天先製作高湯:將一公升的水燒開,放入雞湯塊,攪拌均勻。然後倒入一半的莓果於熱水中,浸漬到翌日。
- 烹飪當天,在一個大型長柄深鍋裡放入50公克奶油,待奶油融化後,放入雞塊拌炒,不時地攪拌,直到雞肉呈現金黃色澤。接著,加入一半高湯、一束香料,以小火煨煮45分鐘。
- 在此同時,在一個陶缽裡放入剩下的莓果、家禽肝,與鹽、胡椒一起攪拌均勻。接著,加入已去皮的蒜頭,一起 攪拌、搗成莓果餡。
- 將洋蔥切成薄片備用。在平底鍋裡加熱融化剩下的奶油,再將洋蔥下鍋炒;當洋蔥顏色變成半透明時,將陶缽內的莓果餡倒入鍋裡,炒5分鐘。
- 將火腿切成薄片後,放入平底鍋裡,再炒5分鐘。
- 盛盤時,可舀一些糖漬莓果淋在雞肉旁,再佐以馬鈴薯泥或豆子點綴,為這道菜在香氣、味道之外,更增添多彩的色澤……
我們參加了招待會。有一天晚上,是自助式的餐宴。正當我吃著一份莓果煨雞肉時,台上的樂隊演奏著流行的曲調:〈異教徒情歌〉 (Pagan love Song)。我明瞭,這場饗宴如果不是那麼獨特出眾,是不會讓我著迷讚嘆不已的。
西蒙.波娃/1960年
《歲月的力量》(La Force de l’âge)
- 犯罪女王的巴黎布列斯特泡芙PARIS-BREST DE LA REINE DU CRIME
有誰知道最英國式的犯罪小說女王,在她留學巴黎幾個月的期間,在頂尖上流世界一群青春年華的名媛陪伴下,晚上到處蒐羅社交圈夜夜笙歌交際的面貌?她品嘗創立於1903年、座落在里沃利街226號上,有著玻璃櫥窗綿延二十公尺長、巴黎最負盛名的糕餅鋪的甜點;她甚至打算搬到里沃利街,在那裡成為歌劇女高音呢⋯⋯
六人份/準備時間:當天,45分鐘/烹飪時間:30分鐘
泡芙酥皮材料*
牛奶 200毫升
奶油 100公克(+1團塗抹烤盤)
砂糖 1湯匙
麵粉 150公克
蛋 4顆
糖粉 適量
泡芙奶餡材料
牛奶 250毫升
蛋黃 2顆
砂糖 50公克
榛果粉 50公克
✽烤泡芙時,注意勿中途打開烤箱,以免泡芙酥皮變塌。
- 預熱烤箱到180°C。準備泡芙酥皮:在一個長柄深鍋裡加入200毫升的水,倒入牛奶、奶油、砂糖一起煮,同時以打蛋器混合均勻。
- 鍋子沸騰後,從火爐上移開,再將麵粉全部倒入鍋裡攪拌;接著,將蛋一顆一顆打進麵糰裡,並用手揉麵糰。揉 好的麵糰必須像粘土一樣柔軟。
- 在烤盤上塗抹奶油。將麵糰裝進擠花袋裡,在烤盤上擠成直徑20公分的圓形(或使用湯匙塗抹亦可)。再以叉子在麵糰上輕輕地畫一條線,然後放入烤箱烤15分鐘。
- 在此同時,準備泡芙奶餡:在長柄深鍋裡注入牛奶,煮沸。將蛋黃、砂糖倒入一個陶缽裡,以打蛋器打到呈乳白狀為止,然後邊攪拌,邊慢慢注入熱牛奶。再將已調好的材料全部倒回長柄深鍋,以極小的火煮,邊用木匙攪拌均勻,直到奶餡變得濃稠綿密為止。將鍋子從火上移開後,加入榛果粉,以打蛋器攪拌,備用。
- 從烤箱取出烤好的花冠狀泡芙酥皮,從中橫切對半,靜置放涼。將泡芙奶餡裝入附有擠花嘴的擠花袋裡,將奶餡擠在泡芙底層上,再用上半層泡芙蓋住。最上面撒上糖粉,靜置放涼後即可。
那真是一個快樂的時代。有時在我們參觀完羅浮宮後,人家們到蘭珮梅耶廳。對於一個年紀輕輕的美食愛好者來說,人生再也沒有什麼比到蘭珮梅耶廳飲茶更樂趣無窮了。我偏愛的,是套在筒子裡,而且是甜度如願以償到很過癮的栗子蛋糕。人家也會帶我們,當然,讓我們去樹林散步——一處很讓人著迷的地方。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1977年
《自傳》(Une Autobiographie)
延伸閱讀:
銷魂車仔麵、彈牙公仔麵,隱身香港巷弄的庶民好味
(本圖文由大好出版《餐桌上的巴黎:85道花都美食×法式文學饗宴》授權刊載,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