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緯筌(Vista)
萬能的臉書(Facebook),早已經不只是朋友交誼的場域,更可能是1個多方位的訊息交流與社交平台,好比職涯諮詢或戀愛顧問等等。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1則訊息。
「關於這個數位行銷的認證考試,您推薦嗎?因為我想去考考看,可是覺得時間有點不夠。」1個有過幾面之緣的年輕女孩,丟了1則某單位所舉辦的認證考試訊息過來,希望我可以給她一點意見。
「妳的動機是什麼呢?」看過那個單位的網頁之後,我問她為何想要去考這個認證。
「哦,因為我不是本科系,所以覺得有些焦慮。總覺得自己的經驗不足,不知如何因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從女孩兒的臉書,可以知道她大學時代讀的是臺灣一流的學府,但從這幾個問題,似乎又可以理解她對未來發展的徬徨。
過去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往來兩岸,也認識許多對岸的創業家。嚴格說起來,臺灣的大學生在競爭力上並不差,但本地的大學生卻常常信心不足。所以,很多年輕朋友除了追求學歷之外,也會希望藉由一張又一張的證照來妝點自己,甚至武裝自己。
通過認證,的確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我不會否定證照的價值,在某些領域證照也許是有用的,但如果像這位女孩問到的數位行銷,我會覺得就算考過了,恐怕也不見得代表什麼。不要太依賴證照,那並非確保可以在職場上通行無阻的護身符。
擁有證照,也許可以豐富你的履歷,但主管不見得就會因此買單,還是會考核你的實作能力。如果一下就被問倒了,即便擁有再多證照也徒勞無功。
根據我過去的經驗來看,許多在職場上表現良好的人,以往在大學或專科讀的未必是相關科系,而是畢業以後憑著自己的興趣,不斷努力進修和練習,才逐漸取得不錯的成績。
多少人談到行銷,腦袋瓜裡只記得4P、4C,但現在的社會早已不是古早的年代了,理論基礎雖然重要,但產業界往往更注重的是實戰的能力。
現在讀什麼科系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企業界需要跨領域人才。想要突破22K的宿命,就要先從強化自己做起,唯有擁有實戰能力才能在這個競爭的社會存活。
女孩又丟了1個問題過來,「嗯,可是該怎麼練習實戰呢?我現在公司做的事情,似乎和這些沒什麼關連耶?」
實戰經驗的確很重要,就像我常會鼓勵身邊的年輕朋友要及早確認自己的志向,然後設法練好相關的技能。未來想做產品企劃,那就要好好研究使用者經驗(UX)、產品開發等相關環節的學養;如果你想做行銷,那就要熟悉各種行銷工具和媒體的運用。
現在很多人一談到行銷,就是滿口的粉絲數、廣告成本。其實,數位行銷涵括的範圍很廣,絕對不只局限於Facebook粉絲專頁的經營而已。
「如果沒有(實作)環境,那就自己創造環境吧!」這是我給女孩的建議。
就以大家熟悉的粉絲專頁經營為例,我除了鼓勵各位多觀摩各家的粉絲專頁之外,我們還可以「換位思考」─假想自己是某個品牌的社群經理人,試著去分析他們的社交媒體策略。或者,如果這是主管交付給你的任務,你又會如何著手經營社群和規劃內容呢?
除了觀摩幾個經營有成的粉絲專頁,也可以自己開1個粉絲專頁來練習。從主題設定、粉絲互動來思考,思考如何經營出1個具有特色的社群媒體?唯有自己動手做,才會知道箇中的訣竅。接下來,還可以自己寫部落格、架設網站,進而試著操作搜尋引擎優化(SEO),再檢驗經營成效與轉換率。
前面說的這些,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隨時都可以開始練習,每天花一點時間投入。我服膺「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做任何事只要方法對了,加上長期的積累,都會有所進步和成長。
「好,我懂了。我覺得可能我自己太習慣考試或是某種專長的認證,當覺得自己資訊不足時就會想找資訊或相關情報,但是自己實際操作應該可以學更多。」
我想,女孩已經懂得這個道理:考不考認證,其實不是重點,而是通過之後,還需要有其他面向的輔助,才能讓證照的效益最大化。
『那,我的粉絲專頁……妳要不要來練習看看?』
「我可以嗎?哈哈!」
就在彼此的笑聲中,結束了這段對話。我希望可以幫助她建立自信,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
延伸閱讀:
愛情、工作都一樣!當你努力一輩子的價值,卻被別人認為「像個屁」,一刻也不要留
(全文由作者Vista授權刊載;原文標題:我該考認證嗎?;部落格/個人臉書;首圖來源:TMAB2003 CC Licensed;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