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mobile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Tag: NASA

科學新知

【太空科技落地災害分析】從百公里外高空監測家禽,超前提出禽流感防治策略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的太空科技與歐洲多個太空中心有許多實務上的有趣合作。一起來看看,運用遙測衛星技術,如何協助台灣的災害調查、監測與分析。(責任編輯:陳怡君) 文/蔡富安[...]
By 科技大觀園
2022-05-27
科學新知

【再有錢也要執行好太空任務】富豪花16億元上太空,幫 NASA 做研究與實驗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富豪上太空蔚為風潮且產生很多討論,太空旅行將帶來大量的碳排放量。第 1 批全民間太空人團隊今天抵達國際太空站,一起來看看這 4[...]
By 中央社
2022-04-12
科學新知

【NASA預警:太陽也是停電原因】太陽活動進入活躍期,2月已摧毀近40枚衛星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造成停電的原因有百百種,連太陽的活躍程度與黑子的數量也會間接造成停電。台北市天文館指出,為期 11 年半的太陽週期將進入活躍期,其影響程度讓 NASA[...]
By 中央社
2022-04-11
科學新知

NASA腦筋動到冥王星去了──冰火山爆發暗示可能有水和生命存在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宇宙中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科學家從追蹤個行星的動態,希望找到人類下一個在宇宙中可能的棲身之所。一起看看 NASA[...]
By 中央社
2022-03-31
科學新知

【NASA的回信啟蒙了太空夢】他創辦台灣第一間「太空雜貨店」,拉近台灣人與太空的心理距離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未來科技的發展,「太空」將是台灣下個兆元產業。一起來看看擁有太空建築背景,現在專做「太空」生意的張懷謙,是如何在台灣與國際間開拓太空軟性服務。(責任編輯:陳怡君) 37[...]
By 中央社
2022-03-28
科學新知

【午休睡個 5 分鐘都好】NASA 研究:「小睡片刻」能提升專注力及多工處理能力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你有睡午覺的習慣嗎?NASA 教你怎麼小睡片刻,提升工作記憶(短期記憶)、專注力以及多工處理的能力!(責任編輯:陳怡君) 你有睡午覺的習慣嗎?每天中午小睡 30-45[...]
By 健康醫療網
2022-03-18
科學新知

「韋伯」太空望遠鏡是何方神聖?這位浪漫的台灣天文學家,用白話文解釋給老婆聽!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美國航太總署(NASA)於 26 日,發射新一代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 Space[...]
By CO 肥皂箱
2022-01-04
科學新知

【扛起發現第二個地球的重任】NASA 發射最新太空望遠鏡--韋伯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美國航太總署(NASA)於26日,發射新一代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 Space[...]
By 上報 UP Media
2021-12-27
定義未來生活

太空人有問過月兔的意見嗎? NASA提案將核電廠搬上月球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和美國能源部愛達荷國家實驗室(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Idaho National[...]
By 中央社
2021-11-22
報橘

國台辦抗議 NASA 設台灣為國家,活動網頁悄悄把「國家」改為「地區」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NASA稱台灣是國家 中國又崩潰了〉。首圖來源:總統府)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By 中央社
2021-04-01
報橘

【台灣正打造下座護國神山】實現韓國瑜「征服宇宙」願望!蔡英文:台灣不會缺席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火星上開車駕駛來自台灣[...]
By 中央社
2021-02-22
報橘

【科幻電影《絕地救援》情節成真】太空站成功收成蔬菜,人類正式進入宇宙紀元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NASA種植太空蘿蔔成功採收 明年送回地球研究〉。首圖來源:ISS Research)[...]
By 中央社
2020-12-09
報橘

【疫情反救百萬人性命?】NASA 空拍圖前所未見!年 700 萬人因空汙喪命,中國現卻「1 個月內清空二氧化氮」

[...]
By 謝佩如
2020-03-25
報橘

【網:NASA認證的世界毒瘤】NASA公布「衛星空汙圖」敲響全球經濟警鐘:2008 金融海嘯時也發生過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By 中央社
2020-03-02
報橘

【別以為台灣可以置身事外】澳洲野火燒不停影響全球健康!NASA:煙霧至少繞地球一圈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澳洲野火已延燒數個月,傷亡人數繼[...]
By 中央社
2020-01-15
報橘

時代力量立委候選人高鈺婷:推動太空產業發展,台灣需要更完善的政策支持

太空經濟是 21 世紀國力競爭指標, 台灣太空政策不能只是炒短線![...]
By 高鈺婷競選辦公室
2019-11-11
報橘

【專家:人類下次登月可能講中文】美中競賽延伸到太空!NASA自信滿滿:美國遙遙領先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美國正與中國僵持於貿易戰、科技戰,有外界擔心美中競爭可能會延伸到「太空」。[...]
By 中央社
2019-07-22
報橘

【時力專欄】台灣火箭為何還不能「征服宇宙」?前工程師告白:研發人才被綁住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先前台灣與美國合作,透過美國火箭將福衛七號順利升空。台灣太空產業其實已經發展30年,科技人才濟濟,但為什麼無法擁有自己的火箭?[...]
By 時代力量
2019-07-11
報橘

蔡英文訪 NASA 引中國人場外抗議,科學家專業吐槽:支那人抗議還跑錯地方

蔡英文總統日前參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詹森太空中心,成為台灣第一位參訪美國官方機構的總統。國民黨籍立委陳偉杰在臉書上批評,蔡英文參訪的是「NASA[...]
By 翁筠茜
2018-08-23
報橘

蔡英文成為台灣首位參觀 NASA 的總統,中國怎麼不敢嗆下架 NASA 呢?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總統蔡英文「同慶之旅」過境休士頓,並同時參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詹森太空中心,這是台灣總統首度進入美國聯邦機構,具有相當政治象徵意義。[...]
By 上報 UP Media
2018-08-20
報橘

華人社會做不到的事——美國9歲男孩自薦做「星球保衛官」獲暖心回覆,謝謝NASA守護了孩子的夢想

【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1970年,尚比亞修女 Mary Jucunda 給當時 NASA[...]
By 中央社
2017-08-09
報橘

因種族歧視被「藏起來」的無名英雄:《阿波羅計畫》背後的非裔女性科學家們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阿姆斯壯踏出人類的第一步——但這項歷史紀錄的背後,隱藏著一群因為種族、因為性別被淹蓋功勳的英雄們,一群非裔女性科學家。[...]
By 上報 UP Media
2016-09-13

最新文章

  • 洗手液不裝在塑膠瓶販售,要如何送到消費者手上?倫敦包裝設計師:減少浪費是我的首要任務

  • 美中在經貿與科技上演「一球兩制」,支撐世界經濟的能源將如何轉型?

  • 住宅區內老有汽機車抄近路擾民怎麼解?英國推「低交通流量社區」,有效減少住宅區車流量

  • 近萬民眾響應需提出氣候政見,主要候選人卻無施政細節?環團:這是青年世代最關注議題!

  • 比利時城市根特執行「無車城市」3 年後,市民回饋:城市的美好變成理所當然

logo
  • 隱私條款
  • 聯絡我們
  • 科技報橘
  • 生活報橘
  • HoozBook
Copyright © 2022 流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0 %

logo

✕ Close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 關於 CO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 聯絡我們

logo

✕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觀點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聯絡我們

Latest Posts

洗手液不裝在塑膠瓶販售,要如何送到消費者手上?倫敦包裝設計師:減少浪費是我的首要任務

美中在經貿與科技上演「一球兩制」,支撐世界經濟的能源將如何轉型?

住宅區內老有汽機車抄近路擾民怎麼解?英國推「低交通流量社區」,有效減少住宅區車流量

近萬民眾響應需提出氣候政見,主要候選人卻無施政細節?環團:這是青年世代最關注議題!

比利時城市根特執行「無車城市」3 年後,市民回饋:城市的美好變成理所當然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 Cookies 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 了解隱私權政策
同意並關閉視窗
Manage consent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affect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

SAVE & AC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