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富豪上太空蔚為風潮且產生很多討論,太空旅行將帶來大量的碳排放量。第 1 批全民間太空人團隊今天抵達國際太空站,一起來看看這 4 位成員的背景,他們留在太空站期間要執行哪些任務!(責任編輯:陳怡君)

第 1 批全民間太空人團隊今天抵達國際太空站(ISS),來自新創企業「公理太空公司」(Axiom Space Inc.)的 4 位成員,將在停留太空站期間執行 25 項任務。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盛讚與公理太空以及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三方合作的任務,是朝地球低軌道(Low Earth Orbit)邁向商業化的重要一步,這麼一來,NASA 就能專注在更深入宇宙、更雄心勃勃的航行任務。

4 人組成的民間太空人團隊搭乘「乘龍太空船奮進號」(Crew Dragon Endeavour),於台灣時間 8 日晚間 23 時 17 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升空出發,經 21 小時飛行,台灣時間 9 日晚間 8 時 30 分左右,在大西洋中部上空約 420 公里處和國際太空站完成對接。

這支團隊由 NASA 前太空人羅培茲-阿里格利亞(Michael Lopez-Alegria)為首,另 3 名付費乘客包括美國房地產投資人康諾爾(Larry Connor)、加拿大投資人兼慈善家帕西(Mark Pathy),以及曾為以色列戰鬥機飛行員的投資人兼慈善家史蒂布(Eytan Stibbe)。

羅培茲-阿里格利亞長達 20 年的太空人生涯共 4 次造訪國際太空站,上 1 次是在 2007 年。

康諾爾今天在 NASA 網路直播中表示:「我們來到這裡體驗,但我們也知道自己身負責任。」他說,身為首批民間太空人,他們「必須把事情做好」。

根據各界廣泛報導,這趟包括在國際太空站停留 8 天的太空之行收費為 5500 萬美元(新台幣 15 億 8986 萬元),太空船返航後將降落在大西洋。

過去也曾有富裕的一般公民造訪國際太空站,但「公理太空公司」團隊卻是首見成員全來自民間。

4 人將在國際太空站執行 25 項研究計畫與多項實驗,包括使用癌症幹細胞培養迷你腫瘤,之後藉著微重力環境加速老化的特性辨識生物標記,盼有助早期偵測癌症。

推薦閱讀

【NASA預警:太陽也是停電原因】太陽活動進入活躍期,2月已摧毀近40枚衛星

【富商上太空,全地球買單】太空旅行公司的乾淨燃料,真的很環保嗎?

【NASA的回信啟蒙了太空夢】他創辦台灣第一間「太空雜貨店」,拉近台灣人與太空的心理距離

(本文經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花16億抵國際太空站 首批全民間太空人身負重任〉,首圖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