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ike無樁式自行車自攻進台灣市場以來,因為停車問題、影響市容造成環境髒亂等問題引起爭議。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坦言,之所以會造成obike亂象是因為「科技走在法律前面」。
有網友在 ptt 指出,別說是缺乏法令,台灣的單車文化也不成熟,業者只是想營利而未從城市整體規劃和長期發展的方面思考,引進的業者和政客只是盲從的短視者,obike在歐洲之所以不風行,是因為認為這種民營企業卻將責任歸屬於政府和人民是一種災難!
針對這樣的看法,另有網友特別撰文表示,台灣每次都要等到配套措施做好了、相關法令制訂完備了才准開放,如此一來要怎麼創新呢?其更舉第三方支付為例,說明國外有新興產業,法規就趕快跟上規範運作,台灣為了保護銀行業,遲遲不跟進,最後好不容易亡羊補牢,但已落後世界很遠。產業發展並不是都需要政府評估之後才能開放,每次台灣都說要推新創更喊話說要當亞洲矽谷,但新創產業來了都是先擋再說、或為了保護相關業者而遲遲不開放,就逐漸跟不上世界的潮流。
此外,由於obike是新加坡企業,又有中資的投入,打從一進入台灣,台灣媒體都只報導負面新聞,懷疑是否有特殊利益的運作,因此也阻擋了新創。不可否認的是,obike在中國運行已漸漸蔚為風潮,世界投資顧問總經理林家昌在臉書表示,台灣人的公德心不會比中國人差,沒道理在中國可以在台灣不行。
據中國時報報導,柯文哲表示,科技常常走在法律前面,但共享經濟是世界潮流,這擋不住,所以應該是要管理不是禁止,包括uber、airbnb也是。
參考資料:
1.Re: [新聞] oBike亂象 柯P:科技走在法律前面
2.Re: [新聞] oBike亂象 柯P:科技走在法律前面
3.林家昌臉書
推薦閱讀:
【共享經濟勢不可擋】計程車運匠生計怎麼辦?賀陳旦:台灣要做出自己的網路媒合產品
身為消費者你不該反對 Uber 的理由:靠北小黃很爛的同時,你想過 Uber 可以改變這一切嗎?
【來自運將的反擊】Uber 真的無法可依?他們只是想要台灣創造屬於 Uber 的規則
oBike 新北無望?朱立倫表態:「鬧區停機車格就拖,全拖,沒得商量!」
【腳踏車又搶我機車位啦!】oBike 大量現身台北街頭,市府檢舉電話接到手軟
共享單車 oBike 進駐台灣一個月就有災情,台灣人人品足以搞定共享單車嗎?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