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oBike進駐台灣一個月就有災情,台灣人人品足以搞定共享單車嗎?

共享單車 oBike 是什麼?他在台灣過得好嗎?

oBike,來自新加坡,無站樁共享單車

oBike 是 2011 年在新加坡成立的共享單車品牌,可以視為是中國共享單車潮,終於燒到台灣來的狀態。

中國的共享單車當年上線3個月就遭遇各種亂象,丟路邊還算普通,有些還把單車掛到樹上,騎到河裡,讓共享單車業者痛苦不堪。oBike登陸台灣,是否能因為台灣人號稱「高素質」而較有可行性?

oBike In Taiwan:「單車被破壞,占用人行道,搶到本土業者生意」

oBike上個月於雙北、花東投車,第一波投的並不多,號稱15分鐘只要兩元,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讓單車跳脫過去的「站樁」,可以隨借隨還,不受限制。可以說是對單車租用服務的一種新想像。

但短短時間裡,花東已有災情傳出。台東目前投放約400輛左右的單車,是首波投車最多的重鎮,預計還要再投入1500到2000台,從上月營運開始,部分民眾反映隨借隨停導致停車亂象、車身傷痕累累、置物籃受損等問題。

地方的單車租賃業者更跳出來哭訴,自從oBike進駐後他們常常整天沒生意,地方議員跳出來指責地方政府「先照顧外人,不管自己人」,說他們怎麼可以放任這些國外的單車租借服務進來低價競爭,沒考慮到會傷害當地單車租借生態的風險?

據台東市政府表示,當初引進oBike就是因為看中他們是國際品牌服務,希望藉此帶動台東觀光的國際知名度。同時因為「慢活、低碳」就是台東的觀光核心思維,因此也樂見有更方便的單車租借服務出現。

據統計,oBike在台東試乘期間平均每輛車的騎乘次數是5次,出乎預期的好。根據目前的狀況,花東政府也只能呼籲大家要有公德心,同時規劃未來要劃設單車停車格,供單車停放,以免佔用車道、紅線、機車停車格區域。

而五月底前將投入千輛單車的雙北,早就已經開始探討該如何好好管理這些暴增的交通問題。北市表示:「我們不排除劃設單車拖吊區。」。但詳細罰則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公布,短期內雙北可能同樣要面臨現在花東的困擾,而且問題可能更甚。

圖片來源:维基百科

想了解最新的科技怎麼推動現代生活?怎麼能不來 CONNECT 派對?

為什麼台灣人號稱高素質,共享單車進台灣還是有這麼多問題?

共享單車會出問題是因為在中國?你錯了,台灣也沒好太多

過去我們看中國的共享單車議題,很多聲音都把它當成笑話看,中國過去快速崛起,人民素質還沒有跟上,因此雖然新世代已經有了文明國家的高素質,但整個文明大比例的人民依然還差了一些。所以共享單車吊到樹上,丟到河裡,這些狀況發生在中國,我們好像都不太意外。

台灣雖然還沒有人幹出此等創舉,但確實也出現了損壞、亂停的問題,甚至還有居酒屋的老闆找人搬了幾輛去門口,讓喝酒的客人騎回家。(所以我說這就不算酒駕嗎)

共享單車概念的三個問題點:「供需失衡、封印解除的人性、單車再多也無路可走」

應該說共享單車本身就是一個前期需要大規模投資的生意,沒有實現大量投車的規模化,很難搶占市場。所以共享單車生意的條件一:「一定要一次丟一堆車」,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