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每週只有看一本書的時間,讓〈全新一本〉幫你找到必看的那一本!
Space X 是一家美國民間太空運輸公司,由 PayPal 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所創立。雖然創辦僅 20 年,卻已在火箭技術取得極大優勢,成為群眾矚目的焦點。
馬斯克如何在短時間做到?在《好策略的關鍵》一書中,策略權威 理查魯梅特 認為 Space X 之所以成功,在於他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並且洞察如何克服它。
文 / 理查魯梅特
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熱情之一是移民火星,他倡議將小量型的酬載送上火星來達成此構想。2001年他造訪俄羅斯購買一架舊式俄羅斯火箭,但過程中不滿對方的議價風格,以及價格在談判下飆漲三倍,他開始檢視問題:為何把酬載送入軌道需要花那麼多錢。
詳細研究這項挑戰後發現,成本問題顯然出在火箭無法再回收使用,一次酬載要用掉一枚火箭。馬斯克相信,成本問題的關鍵點在重返大氣層,如何讓火箭以時速 1,8000 哩通過大氣層、避開炙熱火爐返回地面呢?為了使舊太空梭可以回收再使用,大機翼要有 3,5000 片絕熱瓦,每一片絕熱瓦必須完美地作用,每趟飛行任務結束後必須仔細檢查,再把每一片絕熱瓦裝回特屬位置。如此說來,太空梭推進器應該可以回收再使用,但是掉落海洋時太空梭推進器會因受損太嚴重而無法復原再使用。
所以丟棄一枚火箭,似乎比建一枚火箭並重複使用還要便宜。
你可以把這挑戰想成把手指和左腳支撐在狗屁股岩壁上,把你的身體後彎,胸腹往前凸向岩壁面弧度:鬆開手指並向上騰升抓住那個約半個哈密瓜石的竅門是什麼?
關鍵點的概念是把注意力聚焦於一個關鍵至要的問題上;策略是結合政策與行動來克服重大的挑戰;策略的藝術在於定義一個可以克服的關鍵難題,並看出或設計出通過這關鍵點的方法。
聚焦於可回收再利用和重返大氣層,馬斯克獲得了一個洞察:燃料比載具便宜多了,可以藉由載運更多燃料來減緩火箭返回地球的速度,避免重返時遇到超高熱度的巨大複雜性。跟許多以往的科幻故事一樣,馬斯克想像一枚火箭掉轉回頭,啟動第一部引擎減速緩降與著陸。沒有重返大氣層時的熱爐,不會炭化載具外層,而且過程自動化不需人為操作。重點在於,打造一部能夠可靠地啟動與停止,以及準確地調節動力的火箭引擎。
就組織而言,克服或通過關鍵點的常見方式是透過高度聚焦,運用眾多力量、知識與技巧的元素。就策略師而言,聚焦不是只有注意力,還要把力量源頭運用於一個選定的目標。
若力量太薄弱,什麼也不會發生;若力量強大,但分散於多個目標,同樣不會有成效;若力量集中,但集中於錯的目標,完全枉然。當力量集中於正確目標時,就會發生突破。
馬斯克於 2002 年創立 Space X 時,他制定了聚焦、條理清晰連貫的政策。其火箭將以低成本、節約的方式完全重新設計,而不是改造版的洲際彈道飛彈,Space X 也不是數千家承包商(contractor)之一,其載具不會試圖環繞地球飛行來滿足美國空軍。Space X 沒有想探索宇宙的大批科學家,沒有奇特的研發實驗室,馬斯克聚焦的挑戰是工程性質,不是科學性質。
不同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Space X不肩負啟發孩童研究科學與數學的使命。Space X 探索與追求的第一步,是一心一意地高度聚焦於把成本降低。
許多人質疑馬斯克,認為低成本的方法將犧牲可靠性,他純粹以工程師觀點回說:
許多人問我們:「降低成本的話,可靠性會隨之下降嗎?」,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法拉利很貴卻不可靠。但我敢拿 1,000 美元跟你對賭 1 美元,你去買一輛本田喜美開個一年絕對不會故障。你可以有既便宜又可靠的車子,同理也適用於火箭。
為了降低成本,馬斯克聚焦於工程和製造的單純性,以及限制轉包商(subcontractors)的數目。獵鷹 9 號載運火箭(Falcon 9)使用乙太網資料匯流排而非訂製設計,自家機械工廠以遠低於航太承包商的成本,打造出特殊模型。
大型承包商的工作基本上相當乏味,因為大部分工作轉包出去,承包商主要在應付政府。反觀,Space X 的工程師壓力大卻不乏味。
Space X 的第一趟商業性飛行在 2009 年,把馬來西亞的一顆觀測衛星發射至軌道上。但該公司的革命性創舉始於 2015 年,獵鷹 9 號載運火箭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具把酬載送入軌道後掉頭、啟動其引擎、緩慢地重返大氣層、以尾部軟著陸的火箭。
到了 2018 年,獵鷹 9 號載運火箭把酬載送入低軌道的每磅成本比以往的太空梭便宜了 23 倍,其兄弟版獵鷹重型載運火箭(Falcon Heavy)把獵鷹 9 號載運火箭的每磅成本再降低一半(參見<圖表 2>)。

<圖表2>載運火箭把酬載送入低軌道的每磅成本(2018年美元幣值)
2020 年 5 月 20 日,Space X 載運兩名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人至國際太空站。同年六月初,太空總署核准 Space X 在未來的任務中重複使用獵鷹 9 號載運火箭,以及未來載人飛龍太空艙(Dragon crew)的計畫。
太空總署估計上火星得花 $2,000 億美元,而馬斯克估計只需花 $90 億美元,這種優勢主要源自有條理清晰連貫的政策,著眼於單純、可再使用性和成本。若由國會或官僚謀畫這任務,成本會大膨脹,數百上千的議程和支薪人員將被附加在這計畫上頭。
Space X 未來會不會取得重大成功還很難說,造火箭、上太空都是冒險的事,目前的媒體氛圍能把任何致命事故炒得沸沸揚揚。以目前的標準來看,二十世紀的飛行器根本發展不起來,因為會有人受到傷害啊。
不過我能告訴你的是,Space X 之所以能在火箭技術領域取得優勢,主要是馬斯克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並且洞察如何克服它。此外,該公司條理清晰連貫的政策創造了優勢,其政策全都確實指向盡可能以最低成本把物體送入軌道。
好主管秘笈來了!
9 個 how-to 與 3 個 don’t-do
教你拒當有毒的主管點擊下圖連結,立即領取
「給台灣中高階主管的向下管理秘笈」
《好策略的關鍵:策略大師從觀念到實作完整教戰,教你一步步擬訂好策略》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好策略的關鍵:策略大師從觀念到實作完整教戰,教你一步步擬訂好策略》,由商業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