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 編輯部推薦語】
劉軒在與詹斯敦合著的新書《超男進化論》中,分享了自己建立事業的心路歷程,談及如何藉由人生教練的助力,將時間發揮最大效益,一起看以下摘文吧。
文 / 劉軒
回到台灣,我在廣告公司、雜誌社工作過一段時間。那時候我對事業沒有太多想像,但我很清楚我不適合替別人工作。於是開啟了獨立工作的歲月。
對音樂懷抱極大熱忱的我,曾經自己接案做廣告配樂好一段時間。幕後做久了,後來被找去做幕前工作,主持節目。同時間,我也持續寫專欄,還到雜誌社擔任總編輯。
幕前工作也是一個接一個,台灣、中國兩地跑。
這些可以稱作事業嗎?我也不確定。
在二○○四年,一位名叫塔爾.班夏哈 (TalBen-Shahar) 的年輕學者,開設「正向心理學」課程,成為哈佛有史以來最多人選修的課程。其課程錄影上傳網路,數百萬人觀看學習。二○○七年,他將課程重點撰稿出書,在全球暢銷上千萬冊,並在二○一二年譯成中文版於台灣出版《更快樂》(Happier),一時之間也洛陽紙貴。
細細翻閱這本書,我心中浪濤澎湃。因為,這本書中寫的,都是我的專長領域,班夏哈更是我在哈佛時的同班同學。
默默在心中回想:我這幾年出的書,做過的節目,有什麼重心嗎?這些年來,我確實發揮才華,做了些自己有興趣,或人們有興趣的事。但對我而言,真的不夠。我要的成功不僅於此。
我決定,我要做些更大的事情。不是賣更多書,不是爭取更多觀眾,而是傳達一些,比我的想法更有意義、更能幫助讀者人生的知識。
於是,我成立工作坊推廣正向心理學,並將此設定為我寫書的重點。我相信這可以幫助更多人。
想透過看書提升自我成長?
《VO》9 月抽書活動現正舉辦中!抽 吳淡如、劉軒、詹斯敦、矽谷阿雅 等暢銷作家新書,現在就點 連結 參加抽書
更多人,不見得做更大事
隨著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找了合夥人共同創立了軒言文創公司。
我打的如意算盤是,有了公司,就能把我做的事情整合起來,由專人主導公司業務,得到營利後成為我的被動收入。如此一來,我就有更多心力投注在我想做的事情,尤其是撰寫書籍推廣正向心理學。
但後來公司的發展跟我當初設想的完全不一樣。
先說剛創立的時候,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讓公司可以長久經營下去,尤其還有員工要養,我不能只想著做我想做的事,「當下的收益」順位跑到很前面。
同時,我還有個人品牌要經營,包含出書、演講等等,時不時還會有採訪邀約、跑電視或是電台通告。
更不用說養一個團隊,勢必會碰到「人」的問題,如何有效管理,凝聚團隊精神,成了我最頭痛的一件事。
很快地,我原本希望公司自主營運後多出來的創作時間,被不間斷的會議塞滿;原本認為事情變單純、變少之後,我可以更有耐心教育孩子,結果現在所有的耐心都留給同仁。
「剛才我發現,某同業推出了一個工作坊,內容和我三個月前提到的構想一樣。奇怪了,我明明記得三個月前會議結論是要策劃這個主題,為什麼到現在都沒看到下文?」
多次類似的情況,詢問同事,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啊,抱歉,後來沒有再說起,我還以為沒有要做了。」
相似的對話一再發生。我發現公司是一個組織,老闆與員工的立場、出發點不一樣,思考事情的切入點也不同。
老闆可能很有衝勁,希望把公司帶到更高的位置,因此願意不斷學習、嘗試新的事物;但對員工而言,這可能只是一份被交代的工作,是否要加班、週末的活動完成了是否能補假,才是他們在乎的事情。
雙方態度的落差,也使我時常感到無力。
我發現這種無力感時常困擾著我,加上公司業務龐雜,以及我個人的品牌經營。不僅事業要顧,管理的責任也沉重不已,所有事情交雜在一塊,我心想:「怎麼反倒有了公司更不順呢?」
事業如何步上軌道,是我找詹斯敦擔任人生教練時最困擾的一件事。
建立井井有條的事業
「在我看來,你的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事業版圖也不斷拓展。你覺得自己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詹斯敦了解我的事業情況後詢問。
「雖然公司營運狀況還可以,但事實上,我被瑣碎的事情埋沒了。」我懊惱地說:「我最想做的事情,一件都沒完成。我關注的正向心理學,一直無法有效推展。」
「設定個人事業目標跟企業管理其實很像。當我們對自我有了想要達成的目標,會先量化關鍵績效指標,而過程的步驟、行動,也會透過目標與關鍵成果反覆檢視。」
詹斯敦的這句話燃起我的信心:「我們一起來找出問題,並且一一改善吧。」
讓時間發揮最大效益
「當你覺得一直無法到達目標,解方往往不是做更多事,而是減少你所做的事。」
詹斯敦嚴肅地說:「你得先決定,哪些事情必須捨棄,哪些事情不容放棄。」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想得很清楚:你透過事業要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仔細想,然後寫下來。」說完,詹斯敦開始啜茶。
第一次要和自己以外的人剖析內心最深的思緒,我的筆懸著好久,無法落紙。思考良久後,我寫下: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的事業可以為社會、被服務的人帶來價值;第二是我希望我的事業可以結合我的創意,產出新的事物;最後,我希望事業可以替我帶來被動收入,有了被動收入,我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看著我所寫的目標,我當下意識到,我接的工作需要「有所取捨」。過往我只要看到機會就去做,身上被各種案件綁住,當然就無法專注在最重要的、最希望投入的事情上。
想知道詹斯敦還透過哪些引導,幫助劉軒改善事業?
兩位作者分享的更多精彩內容都在《超男進化論》,點下圖連結參加抽獎活動,就有機會抽到這本書!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超男進化論:在亂流中找回掌舵力的人生指南》,由 商周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