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 編輯部推薦語】

給上司或老闆建議要怎麼給,才會既有效率又提升他們對自己的印象?

《上司欠管理》這本書將「向上管理學」和三國故事做結合,帶你從趣味中輕鬆掌握與上司或老闆相處的要領!一起看以下摘文吧。

文 / 鞠佳

為什麼提建議給上司都是「三個」好呢?

這至少有三個好處。

  • 有對比優勢:三個建議能產生對比,有參照,孰優孰劣,更容易比較,有利於上司做明確的定位。
  • 讓上司來選:如果你只提一個建議,上司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他很被動。而有三個建議讓他選,他就掌握了主動權,心理感知度更佳。
  • 展現自己智慧:你只提一個的話,思路太狹隘了,不夠展示自己的廣度,提三個就有多種可能,讓上司看到你的思考。

這三個好處都可以歸結為一個效果它解決了下屬的「先天認知缺陷」的問題。

什麼是「先天認知缺陷」?

在職場中,由於職位的差異,上下級的資訊量是不對稱的:你認為最重要的,在上司眼裡可能並不重要;上司重點關注的,可能你壓根沒考慮到。

這是一個極大的問題點。

這個問題點是由級別、職位所決定的,所以被稱為「先天認知缺陷」。

對於上司來說,他職位高,能掌握全局情況,一定比你知道得更多。而你職位低,只侷限在自己那一小塊,怎麼可能了解更多?試想,你只是一個市場部的業務員,能清楚整個公司的經營狀況嗎?你只是財務部的小會計,能知道市場上的最新行情嗎?幾乎不太可能。而上司卻能全面了解到。

所以,下屬提出的一個建議,常常會被上司批評「根本沒說到重點上」,或者說「我關心的根本不是這個」。這是職場中的常態。

那怎麼辦?你也無法站到老闆的高度思考。

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提三個(或多個)建議。

我不確定老闆關注哪個重點,那就把每個重點都考慮到,讓老闆自己選,這總可以吧?

三國時期,劉備的另一位助理,龐統就是這樣做的,得到了劉備的良好回應。

龐統曰:「某有三條計策,請主公自擇而行。」玄德問:「哪三條計?」統曰:「只今便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此為上計。楊懷、高沛乃蜀中名將,各仗強兵拒守關隘;今主公佯以回荊州為名,二將聞知,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夜回荊州,徐圖進取:此為下計。若沉吟不去,將至大困,不可救矣。」

龐統提出了上、中、下策三個建議。

  • 上策:暗中派精兵強將,日夜行軍,進攻成都(益州),劉璋還沒有防備,此時偷襲是最佳時機。
  • 中策:劉璋手下的大將楊懷、高沛握有實權,劉備可藉口荊州有急事要回程,藉此召見他倆,趁機除去二人,令劉璋實力大減。
  • 下策:充分準備,退回白帝城,等待蜀中動亂的時機。

最後,劉備用了哪一個?他否決了上策、下策,用了中策。

龐統作為執行者,只能從軍事角度排序,上策效率最高,出奇制勝。

而劉備作為整個團隊的領頭人,軍事只是一部分,他更要考慮蜀中的人心、政治聲望、穩定的局勢,所以對劉備來說,軍事上勝利太快未必是好事。最好是中策的「幹掉對手的主力,卻又不立刻占領」,替自己減輕壓力、延長時間,平衡了軍事、政治、經濟三方面。

請記住:不同層級的人,看問題的重點不同。但沒有關係,下屬把能想的全都想到,從多個角度給出建議,分為上、中、下策,讓上司自行選擇。

職場實踐:提「三個建議」的範本

既然是建議,就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做全方位的說明,把各個要點都考慮周全,這就是盡了下屬最大的責任。至於選擇權,就交給上司好了。

可以按照這個範本來表述「三個建議」。

上策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優點是:________但缺點是:________

中策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優點是:________但缺點是:________

下策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優點是:________但缺點是:________

老闆,請您斟酌考慮!(潛臺詞是:我能想到的都在這裡了。)

預約你的下一次加薪機會!

實行向上管理的 3 個理由與 2 個絕招
讓老闆都聽你的

>> 立即下載「給台灣中高階主管的職場秘笈」

《上司欠管理:分步呈現×換位思考×關係維護×主動出擊×角色定位,五個絕招帶你輕鬆「駕馭」自己的主管!》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上司欠管理:分步呈現×換位思考×關係維護×主動出擊×角色定位,五個絕招帶你輕鬆「駕馭」自己的主管!》,由 崧燁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