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 編輯部推薦語】
當成員能在團隊裡感到有安全感,工作也會更投入、表現更好。
以下段落摘自《愈吵愈有競爭力》,教你透過「表達感謝」的小技巧,帶出高效團隊!
文 / 石井遼介
你就是為團隊帶來心理安全感、擁有心理彈性的領導者。
如果你的團隊現在心理安全感不足,我建議你率先改變行為。需要注意的是,本章只是匯集各種建立心理安全感的點子。請將這些點子運用在第四章提到的「追蹤行為」,而非「順從行為」上。
也就是說,比起這裡所寫的東西,更應該重視的是現實,亦即「團隊成員的反應」我們先從如何在「行為與技巧」層次建立心理安全感開始討論吧!
從表達感謝開始
這裡所說的「表達感謝」,並不是以唯心論的立場強調對感受的重視。本書從頭到尾重視的都是「行為」,因為在第二章討論過,我們很難影響「內心感覺」。
先把焦點放在「感謝」,是有理由的。
員工投入度業界有一種服務稱為「Unipos」,它可以讓員工互相表達感謝,並看見彼此的貢獻。
我和 Unipos 社長齊藤知明一起出席某個心理安全感的活動時,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這個活動的參加者以大企業為主,超過百分之六十是部、課長級以上的管理職。
問卷中有一題是:「下列哪一項是你幾經考慮後說不出口的話?」這題的結果如下圖所示。從結果看來,受訪者覺得說「感謝」的話時,「說出口的難度」最低、說話時的抗拒感也最少。
人力資源分析師大成弘子的調查顯示,「在投入度高的團隊,領導者會找理由表達感謝」。
表達感謝三步驟
步驟 1
回想「什麼時候,在什麼狀況下,誰(個人或團隊)為你做了什麼」?
步驟 2
回顧、深入思考那件事對我(而非別人)來說,有什麼值得感謝之處?
想一想如何用 I Message 的方式表達感謝──亦即以「我」為主詞,向對方說「我因為你而省了不少麻煩」,而不是告訴對方「你很棒」。深入思考自己如何得到幫助,就是「找理由」。
步驟 3
實際表達(聊天室、電子郵件、視訊會議、面對面等等)
從行為分析的角度來說,感謝也是簡單有力的「後果」。被指出錯誤的時候,不要反駁,先向對方說句「謝謝」,甚至會讓大家更踴躍發言與提出意見。
也許會有人認為「硬要表達感謝似乎不太對」,或「心中無論如何都沒有感謝之意」,亦即在這三個步驟中的第一步就卡住。我認為,深入思考「感謝」這件事有助於提高心理彈性的第三要素(有意識的分辨),建議你可以再仔細想一想。
從「理所當然」到「值得感激」
首先,我們已經知道內心的感覺是不能控制的,我們無法硬要自己去「感謝某人」,或「有危機意識」等等。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把感謝當做「行為」的結果來思考。
「謝謝」的日文是「有り難う」(譯注:很難擁有),即非常稀少之意;它的反義詞是「理所當然」,如果你不把某件事看做「理所當然」,而視之為「非常稀有」,你自然會湧出感謝之情(後果)。
「思考某件東西來到自己身邊之前的狀況」,是讓你心懷感謝的方法之一。
例如,應該很少人能感謝眼前的寶特瓶吧!請試著想一想,這個寶特瓶是經過多少人的手,才會到達你身邊。
在便利商店,有人在收銀台結帳,前一天晚上也有人幫忙陳列商品,然後那個寶特瓶就來到你身邊了。在這之前,還有幫忙搬運到便利商店的人,在工廠製造、裝箱、把箱子放上卡車的人,規劃、製造、搬運、設置工廠製造設備的人,為飲料做企畫、簡報、讓它通過公司書面請示制度的人,以及開發商品、把它送到製造現場的人……
感謝的心情無法直接控制,但回想在產品、服務、工作階段每個人的手、作業及工程,是你自己就能做的有意圖「行為」。
無論任何團隊,在廣泛、深入的思考對方的工作與背景之後,第一步就表達「感謝」,應該是萬無一失的。請務必先把害羞放在一旁,試著從表達感謝開始。
喜歡以上的內容嗎?
更多頂尖團隊的管理技巧
都在《愈吵愈有競爭力》點擊下圖連結,就有機會抽到這本書👇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愈吵愈有競爭力: 建立團隊的心理安全感, 鼓勵有意義的意見對立, 不讓沉默成本破壞創意》,由 漫遊者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