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 編輯部推薦語】

每次開會遇到說個不停的人,都會忍不住恍神。

曾擔任日本 NHK 主播、現職溝通顧問的阿隅和美在《Online、面對面皆適用!NHK主播親授,讓人情不自禁和你聊下去的130條溝通心法》這本書中提到,一次發言在 30 秒內最好,但 30 秒有多長、能說幾句話?以下摘文告訴你!

文 / 阿隅和美

恕我冒然問一句,各位知道談話時間要多長才適當嗎?

例如在婚禮獻賀辭,或是在企業的派對上致辭,不會讓人覺得「過長」的適當長度是三分鐘。這也得視說話速度而定,不過大約是 800 字左右。那麼,在會議或談生意時的發言又是如何呢?

在「會議、談生意」方面總是無法博得好評的人所用之說話方式:

在會議中沒注意時間,一直說個沒完

人們一旦沉浸於談話中,往往會不自主的忘卻時間。但過長的談話會惹人嫌。如果對時間沒有基本了解,便會給人不好的印象,認為你是一個無視周遭的存在,一意孤行的人。

那麼,「了解時間的人」又是怎麼做的呢?重點在於一次的發言掌握在三十秒左右,以流暢的速度向對方傳達。

在面對面的「會議、談生意」方面,總是備受好評的人所用之說話方式:

一次的發言控制在三十秒左右

三十秒有人或許會覺得短。但如果有三十秒,就能說出大致的概要。要是想談的事不只一件,可先說一句「今天我想說的事有三項」,然後分三次講,每次三十秒,一一傳達其詳細內容。然後再以回答提問的形式來展開對話即可。

其實電視或廣播的新聞,也都是歸納成三十秒來播報。當然了,如果是大新聞,由於會加入採訪或解說,時間會拉得比較長,但一般我們常看到或聽到的新聞,都是三十秒左右。

我們就來看看前面提到的大雪新聞吧。

「因為受下雪影響,在新潟縣內的關越車道,有 1000 多輛車動彈不得。(7 秒)
目前沒有改善的跡象,東日本高速道路決定透過新潟縣,請陸上自衛隊支援除雪作業。(10 秒)
一名卡在車陣中的男性說『從下午五點左右起,約有九個小時都困在車內動彈不得。(9 秒)
沒想到雪會下這麼大,沒有食物也沒水。(4 秒)
接下來會怎樣,幾乎沒任何資訊,教人很不安』。(5 秒)」

這樣大約三十五秒。能以前項以及前前項介紹過的「先說結論」和「先傳達整體地圖」的方法,將談話內容編輯得更簡短。請務必一試。

另一方面,線上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當然,三十秒的談話在線上一樣有效。

如果以當一個「了解情況的人」為目標,則「文句精簡」是重點。

為什麼線上得讓文句更加精簡呢?其原因在於日語的構造。

舉個例子,就像「這個蛋糕我喜歡」「這個蛋糕我不喜歡」一樣,日語就是得一直聽到最後才知道這是肯定句還是否定句,同時也才能確認對方到底想說什麼。

因此,如果文句太長的話,聽的人就非得繼續跟上發言的意圖不可,因而會感到疲憊。如果是線上,必須面對面的情況更多一分顧慮,別讓對方感到疲憊,所以要精簡文句。

就算是面對面,在類似講座這種長時間說話的情況下,我都建議大家這麼做。精簡的基準,是刻意將一句話壓縮到平時的三分之二以下。

來看看例句吧。

在線上的「會議、談生意」方面,總是獲得好評的人所用之說話方式:

.Before
「少年選手為了要在世界舞臺上有活躍的表現,需要充分的營養補給,以打造能在世界舞臺與人一較高下的體格,比起技術的學習支援,更應該追求這方面的完備吧?」(72字)

.After
「要培育能在世界上有活躍表現的少年選手,比起技術,打造良好體格的營養補給更為優先。」(40字)

一段話40字,少了將近一半。

並非像這樣單純只是刪減,也要考量能否替換成同樣含意的短句。

盡可能將重複的語句,或是即使拿掉,意思一樣能傳達的語句刪除,濃縮成最精簡的要點,這樣應該就能湊成三十秒左右的充實內容。

在線上會議或講座中,有人在參加時會關閉鏡頭,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專注聆聽。所以要了解時間,以高密度的談話內容讓觀眾願意聆聽。

不論是面對面,還是線上, 一次的發言時間以三十秒為標準,而線上則要更為精簡語句。

這本書還有更多實用的溝通小撇步,像是:

  • 在談生意前炒熱現場,絕不冷場的閒聊法則
  • 巧妙引導出客戶的需求,高超的聽取意見祕訣
  • 能淺顯易懂的傳達艱澀內容的「替換說話術」
  • 對客戶拋來的負面話題巧妙回應的方式

一起跟 NHK 主播學溝通!點我購買這本書

《Online、面對面皆適用!NHK主播親授,讓人情不自禁和你聊下去的130條溝通心法》作者:阿隅和美;台灣東販出版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Online、面對面皆適用!NHK 主播親授,讓人情不自禁和你聊下去的 130 條溝通心法》,由 台灣東販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