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 編輯部推薦語】
你也和我一樣,常常在新年希望寫下「讀完 xx 本書」,年底卻失敗告終嗎?
當我在《一次讀 10 本書的閱讀串聯法》這本書的書介看到:比爾蓋茲曾經讀完一整座圖書館的書、馬斯克的總閱讀量超過 10,000 本書、巴菲特在 16 歲幾乎讀遍所有投資相關的書……簡直驚呆,超想知道該如何跟這些當代名人一樣讀的又多又廣!
好奇的話,往下看我們從書裡摘錄出的內容吧。
文 / 金炳完
巴菲特、賀佛爾、丁若鏞、比爾.蓋茲、馬斯克、賈伯斯等閱讀天才,和我們有何不同?我研究這個問題十年的結果,正是本書的核心主題。
跳脫傳統的閱讀方式
包含我與各位在內的一般讀者,多是閱讀、思考、提問、討論與記錄的閱讀方式,然而他們不同,超越這種程度,從事層次更高的閱讀。相較於「思考、提問、討論、記錄」的閱讀方式,更強調「串聯、建構、分享與創造」。
二〇〇五年六月一二日,賈伯斯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將啟動與開始、努力的重要性,用「串聯點點滴滴」(connecting the dots)來形容。
閱讀天才的閱讀技巧與一般讀者的差異可以分成三點:
- 皆是串聯書籍的閱讀,並且他們特別喜愛閱讀百科全書。
- 他們以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為核心,在閱讀過程中一步步建構平台。換言之,他們的目的不在於「讀了幾本書」,而是「建立了多龐大的平台」,即使他們相當喜歡書本,然而書本只是工具,閱讀的目的並非是喜歡書,而是圍繞自己關注的主題,建構巨大的知識與構想平台。
- 他們都透過建構平台達到驚人的閱讀量。在建構知識平台的基礎上,他們的閱讀能力與閱讀量,走上一條一般讀者望塵莫及的快速捷徑。
坦白說,建構一個自己擅長的閱讀平台非常辛苦且困難。不過只要閱讀平台建構到一定程度後,一切將變得不同,特別是層次會有所不同。差異相當於在三星擔任主管和基層員工,剛開始工作總是困難重重,薪水還少得可憐,忍耐十年、二十年後,不知不覺突破了臨界點,得到的薪水越來越優渥。閱讀也是如此,突破某個臨界點後,猶如倒吃甘蔗,閱讀速度越來越快,能力也越來越強。
一般讀者大多是個別或單一地讀過一本又一本的書,但是這種方式即使讀了再多書,也幾乎不可能突破臨界點,懂得串聯書本,以一個主題為圓心建構平台的閱讀大師,更容易突破臨界點,便是各位必須學習與落實串聯閱讀法,採用建構平台的模式閱讀的原因。
沒有主見,讀再多也沒用
丁若鏞主張閱讀時,一定要有個人主見,如果沒有主見,讀任何書都容易落入單純朗讀的慣習,此種閱讀方式必定無法帶來改變或成長。令人驚訝的是,丁若鏞二百多年前就透過抄寫的方法串聯書本、融會貫通、建構平台,也因此寫下多達五百多本的豐富著作。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同樣的環境與條件下,一個國家能夠創造財富,治理(governance)占有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相同的環境、時代和條件下,一個國家如何治理、以何種體制處理政事,將決定該國家成為富裕的國家,還是貧窮的國家。
一個國家的存亡深受統治方式與體制的影響,閱讀效果也是同理,不會只受個人的智力與認知能力影響,用什麼方式閱讀、如何落實閱讀法,將會造成閱讀能力與閱讀量的極大差異。
整合式的閱讀法與建構平台的閱讀法正是其中的關鍵,串聯越廣泛,越能創造新的構想與知識,新的構想越多,將逐漸發酵、整合,越有機會引發新的改革與更多構想。
喜歡閱讀法書籍或對閱讀法有興趣的讀者,應該都知道阿德勒,他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以「棒球比賽中捕手的接球」比喻閱讀。投手丟出不同球路的球,有時球速快,有時球速慢,有時是變化球,有時是直球,不論投手丟出的球路是哪一種,都能接住的捕手,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捕手。
同理,一個好的讀者,必須能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如果說過去的閱讀,是投手每投一顆球就依序接球的漸進式閱讀,串聯閱讀法可以理解成編織一張巨大的網子,一顆不漏地接住所有球,不只能應付一名投手,一次有數十名投手投球,也完全沒有問題。
現在你知道「串聯閱讀法」的好處,但具體要如何實現,都在《一次讀 10 本書的串聯閱讀法》裡!
推坑你這本書的幾個亮點:
- 「串聯閱讀法」的七大階段練習和選書方法
- 介紹更多高效率閱讀法:量子閱讀法、抄寫閱讀法、編輯式閱讀法等等,帶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種!
- 探討「AI 時代的閱讀法」,教你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篩選重要的閱讀資訊
- 收錄愛迪生、巴菲特、比爾蓋茲等名人的閱讀故事,讓你跟成功者學閱讀
用閱讀來學閱讀,聽起來很合理吧!想成為專業的閱讀者 >> 快點我購入這本書
*出版社好書、新書分享,請將書籍資訊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韓國頂尖閱讀天才教你10倍高效的極速閱讀攻略,幫你創造財富、改變世界、扭轉命運》,由 采實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