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 編輯部推薦語】

在職場上走跳一陣子後,你開始擔任「教學」的角色了嗎?

無論是教客戶使用新產品,還是教新人熟悉業務內容,「教學」除了單方面輸出,也常需要給予對方「回饋」。

我們從《什麼都能教的最高教學法》摘出以下段落,教你如何讓回饋這件事不淪於批評或尷尬,反而能讓教學者和學習者都有所成長!

文 / 彼得.霍林斯

每當我們與環境互動或接觸新訊息時,便會得到回饋。回饋是因果關係,讓我們知道行動的結果。然而, 身為老師的你,促進了這個過程並給予學生回饋刻意支持、指導和鼓勵他們。相對於目標,回饋是攸關我們表現的訊息。回饋就像對話──意義在一來一往中產生。事實很簡單:當學生知道,他們的行為有何整體影響時,他們可以調整自己,最終提高學習績效、自我評價和意識。

不知從何時起,不管學生表現如何,機械式地拋出「做得很好!」變成很普遍的事。然而,空泛或不真誠的讚美毫無用處,就像沒有說明評斷的標準就給出成績。身為教師,給予良好、可行、有意義的回饋是一門藝術。關鍵在於如何給回饋,而不是使用特定詞語。在回饋這件事上取得平衡,應更傾向於給予正面而非負面回饋,有品質的回饋應具備以下特點。

1. 尊重

作為基本,學生應該受到一視同仁、有尊嚴和禮貌的對待。這麼做能讓學生好好收到回饋,而不是針對個人的攻擊。例如,在男性主導的工作場所,對女性員工的回饋這麼做才有效:讓她真心覺得,這跟她的表現有關,而非因為她是女性。

2. 及時性

回饋應該盡可能接近事件發生的當下。例如,別等待兩週才評估計畫績效;你的回饋不太可能「留得住」。說到這裡,為了讓回饋逐漸形成,必須經常少量給予──若只給予一次大評價,會讓學生在這段時間感覺,就像待在黑暗中無所適從,而且經常給予回饋,提供了修復錯誤的機會。

3. 明確

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立足點及原因。模糊的回饋會讓人們感到壓力並對自己感受不佳。讓學生清楚知道,他們做對了什麼、需要改進之處,還有相較於他人,他們表現如何或一致的標準為何;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採取什麼具體步驟來補救。若學生感覺受到侮辱或被貶低,他們不會有下一步該做什麼或如何改善的想法。

4. 使用「三明治」法

可依循從讚美開始,接著更正,然後以讚美結束的結構。如此一來,回饋在正面訊息的緩衝下,更有可能達到激勵和鼓舞效果。例如:「你的開場很棒,而且呼吸控制得很好。高音仍然感覺有點不穩,但你堅持到最後,尤其是最後的合唱。」當然,讚美必須出於真心!

5. 描述而非評價

「你展現了努力成果,讓我們更容易跟上你的進度。」這樣的回饋會比以下這句更有效:「嘿,你展現了努力成果,幹得好。」二者的區別很微妙,但第一個例子鼓勵了內部動機,並解釋,為何我們認為那樣做有幫助。學生可以自行整理出結論,這比僅僅被告知「你太棒了!」令人感到更名副其實的自豪。

同樣地,將回饋集中在行動、技巧或能力上,而非個人屬性。這樣做鼓勵了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能增加對失敗和錯誤的容忍度。因此,說出「你的仰泳後續動作真的越來越強」比「你是天生的天才游泳選手」更可能培養出自信,後者的回饋不會帶給學生努力的動力。出於同樣的原因,也應避免建議,例如「你應該做 XYZ」。

6. 別把回饋個人化

如果學生特別敏感,你仍可以設法給予回饋,但別直接提到他們。提出表現不佳的模式然後批評自己,或談論假設性的例子。根據學生的個性,要求他們評價自己可能也有用,甚至要求學生給予教學回饋──讓學習過程感覺就像和彼此合作,而非老師以動態權力評價學生。出於同樣的原因,避免讓回饋流於解釋;你個人對學生的表現有多高興或多沮喪──這根本毫不相干!

7. 結合所有方法

你可以給予多種方式的回饋。留意什麼回饋對學生有用,並調整你的溝通方式,讓學生能聽進去。思考學生天生的激勵因子,然後在給予回饋時吸引那些因子; 例如,若你知道學生以精通和勝利為動力,便可以強調表現的相對排名。嘗試口頭回饋,也可以寫小紙條,或小小的、不顯眼的書面更正。有時,一個簡單的微笑或豎起大拇指也能發揮效果。甚至可以和學生一起觀看來自第三方的回饋。

即使你的回饋是友善、合理且清楚的,請記住批評仍然難以忍受,因此請善待學生。嘗試在真誠和同情之間取得平衡,避免一下子倒給學生大量訊息,把他們壓垮。

給回饋是為了調整現實生活中的學習,但它也是一個情感體驗;要注意這一點,並給予學生空間,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你跟他們說的事。若你從不交付帶有評斷的回饋,學生很快就會學會別那麼做。鼓勵這種中立心態的方法是善用回饋。良好的回饋應該是可採取行動的。讓學生告訴你,他們計畫怎麼做或如何採納你的建議。這是在授權給學生,可以集中心智,讓學生快速擺脫可能的尷尬或失望感,然後繼續前進。

想要「教學相長」,適切的回饋很重要!

除了回饋的技巧,《什麼都能教的最高教學法》這本書還有以下特色:

  • 各種具有科學論據的教學法和學習法,例如費曼學習法、SQ3R 學習法、布魯姆分類法、康乃爾筆記法等等
  • 理論講解深入淺出,就算沒有教育哲學和教學理論背景,也絕對能夠看懂!
  • 書中案例可活用於各種「教學」的場合,除了最基本的學校和職場,甚至連教長輩使用手機、當知識型 youtuber 拍教學影片都能參考這本書

想用科學方法成為一個「好老師」?點我購買《什麼都能教的最高教學法》

《什麼都能教的最高教學法》作者: 彼得.霍林斯;晨星出版

*出版社好書、新書分享,請將書籍資訊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什麼都能教的最高教學法:要當一位好老師,必須先成為一位好的學習者,「教」&「學」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由 晨星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