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 編輯部推薦語】
美國奇異集團(General Electric, GE)在 1892 年由發明家愛迪生和銀行家 J.P. 摩根聯手創立,從燈泡、燈具起家,跨足電子、金融、航空等產業,曾是各界人才搶破頭都想躋身的世界級公司。
然而過去宛如神話的企業,在 20 世紀初期卻面臨崩解,是什麼影響了奇異集團的發展?其中有一位關鍵人物:傳奇執行長威爾許。
我們從《奇異衰敗學》這本書中摘錄出下文,帶你一窺這位看似冷血,卻受員工愛戴的長官如何經營公司,而這些策略是否間接影響公司發展,仍是許多評論家熱衷的話題之一。
文/ 湯姆斯.格利塔、泰德.曼
對威爾許和他的助手來說,數據就是他們光榮獲勝的最佳證明。但勝利的榮耀是犧牲許多人換來的。
每當條件允許時,惡名昭彰的威爾許就會大砍工作,令許多原以為可在集團做到退休的員工人心惶惶,導致公司內部氣氛緊張。
他在 1980 年代裁掉了逾十萬員工,約為全體員工的四分之一,他還把數萬個工作外包給沒有工會、工資低廉的國家。
批評者質疑他除了刪砍成本別無其他管理策略,同時也擔心他造成員工士氣低落而帶來惡果。工會和其他反對者給了他一個綽號,稱呼他為「中子傑克」,因為他能折損人員、同時使建築物安然無事。儘管享有執行長的盛名,威爾許始終擺脫不了這個令他痛恨的綽號。
威爾許的鐵血政策:考績定去留
他另一個著名又具爭議的手法是「考績定去留」(rank and yank),也就是由管理階層評比員工年度表現,考績殿後的 10% 會被列入觀察名單,如果之後考績未見改善,最終會被解雇。這種不斷施壓的策略只會使員工與資方關係進一步緊張。
在奇異各項收購案中,「考績定去留」獲得了成效,因此成為集團厲行精實和榨取利潤的方法。然而,某些管理者不認為它有效用,尤其是施行數年後,竟然有一些能幹的員工考績落在最後 10%。
此外,有些人認為這個方法會使員工為了生存而激烈互鬥,並且抑制管理者促成員工為公司利益團結合作的能力。甚至有管理者為了保住員工,竟然試圖把剛去世的一名員工列在考績最差的 10% 名單裡。
然而,威爾許爭論說,集團仰賴具有競爭優勢的員工,因此必須鍥而不捨地維繫考績有一定水準的員工,並且有效地把考評制度化,幫助管理階層克服墊底員工必然的抗拒、提升他們工作表現。
這是華爾街樂見的事情。在威爾許時代開始後,奇異股價扶搖直上,而且在這 20 年間,奇異還進行過 5 次股票分割。威爾許勝過前任者瓊斯或之後繼任的伊梅特,他領導奇異集團進入了史上最欣欣向榮的時期。
外界褒貶不一,卻大受員工愛戴
有些批評者認為,威爾許的策略之所以成功,主因是當時美國經濟繁榮昌盛。
威爾許的支持者則嘲諷這種說法,並把奇異當時蒸蒸日上的榮景全然歸功於威爾許。有些人甚至主張,奇異的成功進一步推動了美國當時的經濟擴張。
奇異集團股價持續上漲,使得員工轉為愛戴威爾許。從 1980 年到 2000 年,奇異的收益自 15 億美元提升至 127 億美元,而營收則增加 5 倍以上,達到 1299 億美元。此期間股價揚升 40 倍以上。
在 1960 與 70 年代,奇異過於龐雜以致行動遲緩的組織,宛如笨重的巨獸。威爾許管治下的奇異集團擺脫了早年的格局,不再被投資人和廣泛的美國文化運動嫌棄。
奇異努力設法在其他同業無法存活的世界中茁壯成長。
上文中奇異集團看似在成功的道路上前進,那後來的衰敗又與威爾許有什麼關係?
《奇異衰敗學》由兩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長年訪談奇異領導層、現任與前任員工、銀行家及律師、董事和分析師、股東跟退休人員等多位相關人士撰寫,帶你深入奇異集團內部,探討集團由盛轉衰的終極秘密。點我購買
*出版社好書、新書分享,請將書籍資訊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奇異衰敗學:百年企業為何從頂峰到解體?》,由 商業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chuckthewr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