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人真的需要相信自己有多重要,需要相信這個世界上少不了他。」——《售命》

如果可以為生命訂價,你覺得值多少?

今天(4/29)在全台戲院上映的黑色幽默電影《售命》,講述了一位厭世的 27 歲保險員阿良(傅孟柏 飾)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一直思考著怎麼死的他,生命對他而言就像不停重複跳針的無聊劇本。某天,阿良撿到了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的遺作《性命出售》,他終於想通,即使自己的生命即將關門大吉,也應該先來個「清倉大拍賣」。

傅孟柏飾演保險員阿良,圖片來源:《售命》劇照,威視電影提供

遍尋不著人生意義的阿良,於是開始嘗試各種民間自殺偏方,甚至在網路上拋售性命,起初這條命乏人問津,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際,阿良得知鄰居陳瑜真(曾之喬 飾)的兒子病危,需要心臟移植。正當他猶豫是否捐出心臟時,一位外表冰冷美艷的女總裁沈晶(蔡淑臻 飾)開出了天價,想買下阿良的命做人體實驗;同時,又冒出一位黑道老大派出殺手鬼臂(李銘忠 飾)綁架了他父母威脅他賣命。

「人快死的時候,最接近自己的靈魂。」——《售命》

阿良本來看似一文不值的生命,開始因為愛、因為憐憫而被擦出亮度,人人搶著要他這條寶貴的生命,他也因而重新思索「生命」之於自己而言的意義。

這部詼諧幽默中蘊藏著深刻人生哲理的電影,讓人不自覺地以一種輕鬆的心態思索自我的「生命意義」。VidaOrange 生活報橘也在《售命》正式上映前訪問了電影中的兩位角色:飾演主角厭世保險員「阿良」的傅孟柏,以及飾演冷豔執行長「沈晶」的蔡淑臻。在進電影院欣賞這部電影以前,一起透過他們分享自己在演出這部電影時的心境,以及自己曾經歷的人生歷程,來深入了解「生命」對他們而言的意義。

採訪/文字:《VidaOrange生活報橘》編輯鄧羽辰

人生的意義,發生於起身尋找的那刻

圖片來源:洪蜜禪 攝

「以前我常問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現在才知道,該問的是到底要為了什麼而死。」——《售命》

在電影《售命》中,儘管阿良的生活看似穩定,他卻時常思考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或許不少人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有著一份前景看好的工作、與身旁的伴侶相互扶持,生活大抵順心,有時卻仍會在擁擠來往的人潮之中駐足許久,心像是怎麼也填不滿的空洞,無力地想問自己:「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無論多麼微不足道,或許偶爾對人生的迷惘與悵然若失,其實都值得我們停下腳步來好好關注。

VidaOrange 訪問了傅孟柏與蔡淑臻,自己是否曾經有過和主角一樣,不斷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究竟在哪裡?

「我覺得或多或少,我也很常去思考我有沒有使命,有沒有真的屬於我的使命?又或者這世界上除了我自己之外,還有誰需要我?他們為什麼需要我?他們需要的是我,還是我做的事情?」傅孟柏思考了一陣後,語氣沉穩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他對自己連貫的提問,也讓靜靜聆聽的我對自己拋出了一個又一個大小有別的「問號」,這些問號的背後可能藏著許多珍貴的人生歷程,也許有天問號也可能會被寫成蘊藏人生故事的其他標點符號;人們探尋著不同的人生意義,或許就像《售命》裡傅孟柏所飾演的主角阿良,在追尋人生價值與意義的過程中,便創造著獨一無二的生命樣貌。

「我也曾經想過自己好像很不被需要,就是這個圈子少了我這個演員好像也沒差、好像我自己也沒這麼重要。」蔡淑臻輕柔地接著分享:「後來我覺得是家人吧,了解到他們是需要我的,我可以給他們很多。」細細咀嚼她帶著關愛與牽掛的回答,可以發現對於蔡淑臻而言,家人不僅是她堅實的依靠,在她身上也蔓延成一份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他們的「紓壓儀式感」

在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有時會碰上無可避免的困難或挑戰,可能來自於繁重的工作、家人的期待,或是對自己的預期,這時總會讓人感受到壓力及負面情緒朝自己襲來,甚至陷入旁人難以理解的低潮期。在電影《售命》裡,阿良和沈晶也曾面對不同的人生困境,他們藉由自己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

因此我們也想知道,傅孟柏和蔡淑臻在面對低潮期時,有什麼屬於自己的「紓壓方式」,或者會不會為自己建立特別的「儀式感」,讓自己放鬆下來?

圖片來源:洪蜜禪 攝

傅孟柏提到,當自己覺得人生有些迷惘時,他會想靜靜地看著遠方,或是看看自己養的狗。「其實每做一件小事情,買一杯咖啡、自己沖一杯咖啡,把那些工具帶到某個你覺得很漂亮,可以在這邊坐一個下午的地方,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儀式感。

蔡淑臻則分享自己簡單而美好的紓壓日常:「我就是放空吃零食,然後看片、咬我家的狗,跟他在沙發上滾來滾去,類似這種很日常的事情。」

活在當下,是認真感受每一種情緒

在電影裡,阿良面對「生命」的態度因為許多事情,在面對「出售性命」這件事上的心境開始有了一些轉折。在電影後半段,他也某種程度地抓緊每個活在當下的機會,為自己所重視的人事物拼命。

活在當下,可以是獨自細細地品味三餐、可以是散步街頭時無畏目光恣意哼唱,也可以僅是夏夜晚風吹過樹梢,而你掌心向上輕輕迎接花絮飄落。

蔡淑臻和傅孟柏在認真生活的同時,又有什麼「活在當下」的秘訣?

圖片來源:洪蜜禪 攝

「我發現我自己過去為什麼沒辦法活在當下,是因為自己的當下非常無聊,就如果你只想到自己的話,你的世界就是很無聊,那我永遠在擔心很遠的未來的事情,或是現在的事情可能違背你遠大的目標而感到沮喪、不開心。」一直在思考「不能活在當下的理由是什麼?」的蔡淑臻坦言,自己是個很容易擔心很遙遠的事情的人,而她活在當下的秘訣,便是「與人相處」:「讓我覺得活在當下的,是跟人的互動。比如說我今天取得了某些人的認同,或是達成了一個階段的大目標,都沒有跟人互動還來得開心。」

「大家不是都說要做自己嗎?我覺得是要做自己,可是你又不能只做自己,你要跟這個世界有良好的互動,維持一個跟世界共榮的狀態。」蔡淑臻接著用「跳恰恰」來巧妙地形容和他人互動與做自己之間的關係:「就是好像要打開自己,但又不能太迎合這個世界。就是跳恰恰,維持一個微妙的距離。」而她也與我們分享,最近的自己很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能夠有人分享快樂,就是活在當下

在聊到「活在當下」的秘訣時,傅孟柏提出了一個引人省思的想法:「有時候不是過去影響未來,是未來影響過去,時間有可能是一個圈圈。」或許比起專注在已經發生的事情,當我們認真地活在每個「此時此刻」,在形塑未來、通往未來的過程中,某種意義上其實也有了不同的目光去審視過去。而傅孟柏接著說道,他認為活在當下這件事有點像是以動物的本性活著:「想要吃就吃、想要叫就叫、想要不開心就不開心,說不定這也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不見得是要開開心心。」

「快樂」是一種當下,「不快樂」也是;當我們能認認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份情緒時,來日方長,有天再回首那段時光,那些恣意流動的情緒或許就成了記憶裡熠熠的人生篇章。

「曾經有幾個 moment 看到一個東西覺得好棒,然後突然就開始難受想哭,發現身旁沒有人可以分享。」傅孟柏認為自己很認同蔡淑臻對於「活在當下」的想法,他想起曾看過的一部電影《阿拉斯加之死》:「主角最後一刻就是這樣,他尋找到最後、孤獨到最後,發現沒有人可以分享,就白來了。」

快樂時,有人分享、迷惘時,有人能懂,或許就是人生旅程最美好的收穫。

然而如果你也在人生旅途上迷了點路,《售命》這部精彩刺激中又帶點幽默的電影,或許會讓你對自己的壽命有新的期待、新的想法。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洪蜜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