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如何長久地維持一段感情關係,相信是許多人非常在意的問題,但要怎麼知道身邊的那個人,是不是能一直走下去的長期伴侶呢?
哈佛心理系出身的Google行為科學家洛根.尤里根據關係科學研究,分析出了6個長期伴侶應該擁有的特質,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尋找一位心地善良、情緒穩定,並具有成長性思維的對象。
文/Google行為科學家 洛根.尤里
我很少聽客戶說,他們的第一目標是要找情緒穩定的對象,或善於做出困難選擇的對象。有些客戶會說,要找善良的對象,但通常是講完理想身高範圍才會提到。然而,根據關係科學研究,以上這些特質對成功的長期關係非常重要,其重要程度更勝於膚淺的特質或擁有共同興趣。
大家其實都知道這些特質很重要,只是在挑對象時,經常低估這些特質的價值。其中一項原因是,這些特質不容易衡量,可能只能在實際相處後才能發現。如果你想找人生伴侶,請找擁有以下特質的對象:
1.情緒穩定、心地善良
心理學家泰.田代在著作《從此幸福快樂的愛情真相》中分析關於擇偶條件的既有研究,發現情緒穩定和心地善良是兩個最重要、但卻最不受重視的特質。根據田代的定義,情緒穩定指的是自我控制、不被憤怒或衝動所左右。兩人的情緒穩定程度愈高,感情關係的滿意度和穩定度就愈高。
2017年的一場TED演講上,田代說:「心地善良的伴侶很棒。他們擁有雅量又有同理心,願意支持你。」心地善良和情緒穩定的人會關懷、同情他們的伴侶。根據約翰和茱莉.高特曼的研究,「關懷和同情」是成功的長期關係關鍵。
2.忠誠心
人生順遂的時候,酒肉朋友與你同在,但你需要協助時,他們卻忘記你的手機號碼。在某些情況下,有酒肉朋友很好,但酒肉伴侶就不好了。請找一個能同甘共苦的伴侶,有忠誠心是關鍵。
我經常想起我姊姊,她在婚禮上說過的一段話。這段話取自腫瘤科醫師羅賓.荀塔勒(Robin Schoenthaler)所寫的文章,標題為〈他會不會幫你拎包包?〉(Will He Hold Your Purse?)。
荀塔勒說,她觀察幾千對經歷危機的情侶後,體悟到感情關係的關鍵:「我很榮幸能觀察這些情侶,但缺點是,我看到單身的女性朋友,她們放在線上交友平台徵友啟事時,會不禁皺眉。『要喜歡在日落時分的海灘上散步、要喜歡貓』、『法國料理、划獨木舟、旅行』。這些啟事,令我不禁想站上腫瘤科醫師的講台,大聲宣告:『尋找擁有高級釣竿的朋友,在短期而言或許很棒,但你們應該去找一個會在癌症診所幫你拎包包的人。』」
我姊姊找到一位當有需要時,隨時都能幫她拎包包的男人。換言之,她的丈夫會做她的後盾,在她低潮時照顧她。請找有忠誠心的人,找一個無論是你贏得產業大獎,還是進了癌症病房,都會陪伴你的人。
3.成長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他們可以提升自己的智力和技能。他們喜歡學習,以挑戰為向前邁進的動機,把失敗當作提升能力的理由。他們個性堅韌,並且勇於承擔風險。然而,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恰恰相反,他們認為才華和智力是先天決定,覺得承擔風險做事可能只是自取其辱。
請找一位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伴侶,因為人生必然會遇到問題。遇到問題時,理想的伴侶會面對問題,而非什麼都不做。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有可能會花心思改善感情關係,而不是假設問題無法解決,最後放棄離開。
4.能引發出你最好的一面
到頭來,感情關係的重點不在於兩人各自的性格,而是兩人在一起的結果。對方能引發出你什麼樣的性格?他們的善良,是否讓你感到自在、感到關懷?還是他們的焦慮,使你感到焦慮?你必須了解對方引發出你什麼樣的特質,因為兩人相處時,你就會成為這樣的人。
我有個客戶曾遇到一位條件完美的對象。這位對象是男生,符合她一切期待,尤其他天資聰穎,事業有成。可惜的是,兩人相處時,他總是令她感到自卑。他會問她為何挑自己做不來的食譜,嘲笑她把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海報上框還掛在牆上。每次約會後,她都會懷疑自己的選擇錯誤,甚至懷疑自己。剛開始,她覺得這些批評能使自己變得更堅強。她告訴自己,對方只是在讓她變得更好。但與我談話後,她發現他其實缺乏安全感,而且連帶使她也缺乏安全感。
他表面上的條件如何,並不重要。重點在於兩人相處時,他令她感到自卑。她才不要終其一生陷入自我懷疑,因此決定分手。我有另一位客戶說,他的女友會讓他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女友會向他尋求建議,而且會採用他的建議。女友對他的依賴,使他覺得自己有價值、有能力。他很喜歡女友引發出這樣的自己。
5.處理爭執的能力
爭執不是什麼有趣的事,但爭執不一定造成災難。若你缺乏良好感情關係的榜樣,沒看過別人如何吵架、如何和好,請不要擔心,處理爭執的能力可以學習。無論是對小事意見不合,還是雙方大吼,爭執就是處理問題的機會,能避免雙方累積怨恨。
提升處理爭執能力的第一步,在於了解感情關係裡的問題。問題分為兩類:可解決的問題、常態性問題。常態性問題指的是伴侶關係中無法解決、永遠會存在的問題。約翰.高特曼的研究發現,69%的感情衝突屬於常態性衝突,永遠會存在。常態性衝突包括某一方喜歡出去玩,但另一方喜歡宅在家;一方喜歡整潔,但另一方生活習慣髒亂;雙方對工作、家庭、人生目標、金錢和性愛頻率看法不同。
假如你是一個任何活動都會遲到10分鐘的人,但你的伴侶卻來自一個抱持「早到是準時,準時是遲到,遲到就別來」的家庭,你們肯定會因為準時的看法起爭執。你們可能會找到方法管理雙方的差異,例如搭乘飛機時,兩人各自前往機場,但你們不太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目標不是說服對方改變,甚至也不是達成共識,而是找到有用的方法與不同想法共存。
已故的情侶治療師丹.懷爾(Dan Wil)在著作《蜜月之後》(After the Honeymoon)中曾寫道:「挑選長期伴侶,也是在挑選一組無法解決的問題。」目標不是找到一個不會起爭執的伴侶,而是找到一個善於處理爭執的伴侶,一個不會令你擔心吵架後會結束關係的伴侶。
處理爭執能力的第二步,在於和好。約翰.高特曼提到「修復關係的舉止措施」,指的是避免吵更凶的言語或行為。成功的情侶能靠著講笑話、退讓或告訴伴侶他們欣賞對方的地方,來打破吵架時的緊張氣氛。
6.共同做出困難選擇的能力
你和伴侶一定會面臨困難的選擇。若你破天荒錄取一份外地的工作職位,該怎麼辦?如果小孩生出來發現有身心障礙,你該怎麼辦?年邁的父母需要全日照顧,你該怎麼辦?理想的伴侶能和你一起做出困難的選擇。
我有個客戶,他的女朋友在交往第一個月時失業,她必須在哀傷的同時尋找新的工作。如果她無法馬上找到好工作,她就必須面臨選擇,要留在舊金山或搬回東部。雖然這件事情很棘手,但我客戶說,在協助女友做出困難選擇的過程中,他發現兩人能共同面對挑戰。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也凸顯兩人的契合,進而強化感情關係。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哈佛 ✕ 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由 商周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