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結束了疲憊的一週,回過頭來卻發現許多想在這週做的事都沒有完成,忘了好好照顧自己內心所需嗎?

疲累時、對生活沒有想法時或是找不到自己時,就去一趟書店走走吧!

(責任編輯:鄧羽辰)

文/ 高敏感諮商師 武田友紀

「就算多方嘗試,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直覺好像並沒有發揮作用……

這時候,去一趟書店就會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

在店裡慢慢逛一圈,是不是有些映入眼簾的封面或書名,會讓你想要拿起來看一下?

例如,跟咖啡相關的書,或是「想要不那麼努力的○○」等,感覺輕鬆緩和類的書名映入眼簾,心情可能就會感覺比較放鬆;如果拿起的是學習類的書籍,可能就會讓你鬥志高昂,有想要學習的心情。

拿起那些書時,那些讓你放鬆下來的、心情變得開朗的、讓你覺得亢奮的東西,就是你「現在想要做的事」。

相反的,那些讓你覺得心情莫名低落的、讓你身體緊繃起來的、讓你有不得不做的感覺的東西,那就不是你現在想做的事。

在心情低落的時候,會讓你想到「自己必須改變」、「為了將來一定要學」之類的考試用書、心理學或自我啟發類的書,你可能就會特別想要拿起來看。

但如果這本書拿起來的時候,並沒有讓你有開心的感覺,那它就不是你現在想做的事,而只是因為焦慮不安所帶來「應該如何如何」的思考,而非直覺想做的事。

不論是考試用書還是心理學書籍,如果是你發自內心覺得「想做(想學)」的話,應該都會讓你覺得「好有趣」而感到精神振奮。

請你用這種「心情會變得開朗」的感覺來當指標,好好把握自己的真實想法。

如果覺得在書店中反而資訊過多、感到混亂的人,到圖書館也是個好選擇。館中陳列會讓封面、封底、書名整齊地排列著,因此能夠在心情穩定的情況下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媽媽的健康最重要,點這裡領取專屬的「健康大補帖」!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高敏人的優勢練習課:認同自己的「敏感力」,發揮內在力量的天賦使用說明》,由  幸福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