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讀完一本書之後,你能夠把它講一遍給別人聽嗎?這個過程其實也代表著你如何消化、解讀這本書,找出書裡最有價值的地方。

本書的作者樊登是註冊會員超過3300萬人的「樊登讀書」創始人、IBM領導力認證高級講師,看看他傳授讀完一本書後如何建立「坡道」,幫助你真正理解這本書並講書給別人聽。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講書影音平台教父  樊登

我看完每本書之後,都會繪製一幅心智圖,繪製心智圖最難的是第一筆。這第一筆也是最有意思的,我把它叫作「坡道」,這個坡道完全是根據自己對書的理解建立的。構建坡道的時候,你可以用書裡的內容,可以用自己的經驗,也可以用自己的故事。

一開始要建立坡道很難,因為這個坡道往往決定了整本書的解讀方向,也會影響講書的思路。下面我就分享一些建立坡道的原則和方法。

建坡道的時候,你可以用書中最打動人的一個點入手

構建坡道最主要的目的,是讓聽眾從一開始就重視這本書,讓聽眾覺得這本書有意義。

以《掌控談話》為例,我的坡道寫的是「有些談話,你不得不掌控」。例如書裡的談判專家,經常要處理人質事件,他幾乎每次都能把贖金從三十萬元談到五千美元,成功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延伸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談判行為的場景,雖然嚴峻程度不同, 但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掌控談話》裡的方法。

接下來,我會講這本書裡最打動我的一個點。比如《掌控談話》這本書為什麼打動我呢?我們過去學的所有談判類的書,都是強調讓對方點頭,希望對方說「好」。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做了多年 F B I 談判專家,總結出來的經驗是,你一定要想辦法讓對方說「不」。這時候,對方會有掌控感,會覺得這次談話他並沒有讓步,反而說了好多次「不」。這時候你就要趁機往前推進,推進的結果是一步步地解決這個問題。

作者的這個思路讓我腦洞大開,這也呼應了我前面寫的,如果書裡的內容讓你覺得意外,耳目一新,那這些內容就值得記錄下來。

一上來就抓住別人的注意力

很多人在開場的時候,喜歡先客氣客氣。我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我發現,只要講書的人有一點點客氣,都會影響效果。比如我講《國史講話:春秋》那本書的時候,開場第一句,我說:「今天我硬著頭皮講這本書……」

這就是「廢話」。首先,你是不是硬著頭皮,跟聽眾沒關係。其次,聽眾會說,既然硬著頭皮,那你乾脆別講了。

我們會覺得自己必須客氣一下,謙虛一點,但聽眾感受到的是你沒有自信。你對自己講的內容都不確定,那我們為什麼要聽你講呢?

所以一開始要直擊主題,把最有價值的內容放在最前面講。什麼是最有價值的內容?比如最棒的故事、最棒的案例、最具顛覆性的新知,還包括生活場景的代入。

比如《增長黑客》。我第一句話就講它的意義:這本書解決的是如何低成本實現爆發式增長。然後開始舉例說明,用了書裡面Airbnb 的故事。

Airbnb 創業者在初期發現,網站的瀏覽人數很多,但是訂房的人卻很少。他們發現大量的人在打開頁面以後,一看到房間的照片就退出了。

原來,房間主人只是用手機隨手拍了些照片,而這些照片並不能真實展現出房間的舒適度和空間情況。但實際上,房間的真實體驗遠遠優於網站上面的描述。

隨後,他們僱了一支專業的攝影團隊,親自上門把紐約範圍內所有房東的客房進行了高水準的拍攝包裝。經過專業拍攝宣傳的房間, 截至當月月底統計的預訂量足足比上月翻了二至三倍,公司的利潤也直接翻倍。

講完這個精彩的故事,加上各種資料和事實的鋪陳,我最後告訴大家說,不要擔心,我們從這些案例裡可以總結出一套方法論,就是《增長黑客》的核心工具。這樣就吸引著聽眾聽下去,同時邏輯是非常順的。

把最珍貴、最核心的部分放在最前面講,這才是正確的做法。有人會說我要藏著這個重點,最後再把重點說出來。千萬別這樣,你這樣做其實是高估了聽眾的耐心。聽眾一定是先重視,才能聽得進去, 越聽進去才會越重視。

從哪裡找到坡道?

有些坡道直接從書裡來。比如《清單革命》,一上來就是幾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直接用這個當坡道就可以了。

有些坡道是以生活場景代入的。比如《即興演講》開篇時,我就問大家,你有沒有遇到過一個說話語無倫次且沒有重點的人?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成為那樣的人,那麼你要不要讀一下《即興演講》。

有些坡道是出其不意的。比如《這書能讓你戒煙》。我先不講內容,而是說為什麼今天要講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戒菸竟然不需要用毅力。我相信你們對這個也會很好奇,那麼接下來就一起看看為什麼不用毅力就可以戒菸。

有的坡道比較難找,就需要製造一些亮點。比如《活好》是一本作者與百歲老人的談話錄,非常具有挑戰性。它沒有工具,也不是哲學書,更不是什麼理論書。怎麼建立坡道去引起別人的重視呢?

我當時就想到了一個問題——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沒有機會和一位百歲老人交談?如果你在人生當中有機會和一位百歲老人交談,他跟你暢談他的人生經歷,你願不願意聽?

這句話講完,大家就會覺得這有點意思,因為大多數人確實沒有跟百歲老人聊過天。接著我會講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葉曼女士(註1)。講我和她談話後得到的感悟。大家都知道葉曼女士,就會願意繼續聽下去。接著再過渡到《活好》這本書,就很自然了。

所以這就是我說的構建坡道的過程。每次我繪製心智圖的第一筆時,我就覺得講書開始了。總之,開篇就要抓人。開篇的這一分鐘, 一定要讓別人覺得他得把這書聽完。

註 1:作者原文寫作「葉曼先生」,此處「先生」乃敬稱德高望重、學有專精的長輩,與性別無關。葉曼(一九一四~二0一七 )本名劉世綸,原籍中國湖南,隨外交官夫婿駐外多年,致力於推廣國學及研究佛學。

用讀書改變生活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這裡買

延伸閱讀

【職場面相心理學】哪種人值得錄用?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從「眼神」與「習慣性表情」來洞察人心

【不是說聲「早」就好】松浦彌太郎解析好品味的寒暄法:打招呼時加上「一個詞」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由三采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