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我想啊⋯⋯但就是做不到。」「即使我想提起幹勁,可是我就是辦不到⋯⋯」

總是想太多,卻又無法停下腦中的思緒,你常常會出現這種思考模式嗎?一起來看看身為《日本療癒紓壓協會》前任理事、心理諮商師的 石原加受子 如何帶我們進行腦中的斷捨離,學會並找到內心真實的情緒。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 / 心理諮商師 石原加受子

想太多? 先在腦中進行斷、捨、離

一、思考無用論

有些人多年來一直活在「以他人為中心」的思維當中,從不關照內心的情緒,即使有時覺得應該多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卻發現「連自己到底在想什麼都不知道」,或是「雖然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但我『一定要努力搞懂』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對那些常產生莫名罪惡感的人來說,這種充滿矛盾或自我強迫的心態更是明顯。

他們可能還會自責:「什麼都不知道的我真是沒用。唉!這樣真的很令人厭煩!」流於空想又自怨自艾,事情毫無進展,一切不斷地回到原點。

要是像這樣不知不覺地落入「思考」的圈套中,只會因為這種惡性循環而變得思緒越來越混亂。

二、找出惡性循環的盲點

也許有人會這樣說︰「我也想做啊!但就是提不起勁」、「我想和大家好好相處,可是我的社交能力真的很差」、「我想勇敢面對挑戰,可是我缺乏鬥志和自信」、「我也想積極開朗地過生活,可是我不知該怎麼做」、「我想成為冷靜理智的人,可是卻老是情緒失控」、「我想遊走世界各地做一番大事業,可是我沒有勇氣」。

會這樣說的人,也都是因為還沒察覺自己真正的情緒。

假如你一直深陷在「我想⋯⋯可是卻做不到」這種鬼打牆式的思考模式裡,就會忍不住更往下探究:「為什麼我做不到呢?即使我想提起幹勁,(可是)我就是辦不到。我想集中精神工作,但等回過神時才發現之前都在發呆。即使向同事請教工作方法,我還是聽不懂。為什麼我會這樣呢?是不是這份工作不適合我呢?是否該轉調到其他部門呢?還是乾脆辭職比較好呢?可是我又擔心⋯⋯」

你的思考會在這個「可是來可是去」的迷宮裡繞圈圈,不但看不到解決困擾的出口,甚至連要走回頭路也都會迷路。

像這樣沒完沒了地想個不停,要是不覺得「光是想,我都覺得厭煩」,才真是奇蹟!

當你迷失在思考的叢林裡,藉由「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的想法來尋求解決之道時,最直接的處理方法,就是把「花時間思考這種事只是徒勞無功」的觀念牢記在心。

圖片來源:《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由時報文化提供。

當你發現自己已經不停兜圈子似地在想事情時,就要告訴自己:「哎呀!就算像這樣想個不停也是白費心力,而且也解決不了問題。乾脆停止這種無謂的思考吧!」這麼一來,你就能為被思考所綁架的狀態畫下句點。

像這樣,用一段小口訣提醒自己,例如:「多想無益,就別再想了」,以這些句子來取代一直盤旋腦中的事,讓大腦能暫時中斷思考。即使只是停止毫無建設性的胡思亂想,你的心情也會猶如放下大石般地變輕鬆。

別和情緒過不去

 一、潛藏在無謂思考下的恐懼

無謂的思考會使你感到疲憊,相信你也覺得這樣自己會深受其害。所以,我要再次強調,你必須對自己說:「多想無益」

只是,這時你是否馬上在腦海中開始想著:「那接下來我又該怎麼做呢?」會這樣想,是因為在你內心深處已經先構築出「無謂的思考模式」了。

沒錯,「那接下來我該怎麼做?」的想法也是一種「無謂的思考」。

然而,為何你會對此無法控制?如果你對自己敞開情緒的大門,就能在內心深處發現潛藏著「害怕採取實際行動」、「想做卻做不到」的自己。

二、學會面對害怕

若是你始終自覺到內心的這種恐懼,那就必須對自己承認:「原來我覺得害怕啊?沒錯,我真的是這樣!所以我無法採取行動也是在所難免。」盡早接納自己正處於如此的狀態。

就算你一再激勵自己:「我要好好加油!我要努力向上!」但若你無法勇敢踏出第一步,就代表你根本不想去做。只要你能承認恐懼,並接納這樣的自己,你就會感到如釋重負。

能透過這種方式卸下心中的重擔,是因為你已經接納自己「 害怕實際採取行動」的情緒,也表示你已經愛上「現在的自己」了。

三、發自內心的快樂

請你試著想想下面這段話:「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並且利用一些生活小練習,逐漸接納現在的自己,到達『真實情緒』的入口。」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哀嘆:「什麼!這樣只是起點而已?那不就表示前面的路途還很漫長!唉⋯⋯」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這個入口同時也代表著希望的出口。

因為,當你不喜歡自己的感覺、想法和行為,但卻選擇全然地理解、接納和包容,這對你就是難以取代的進步。

瞭解內心真正的感覺,就是能感受到幸福的重要因子,只要擺脫「對任何事都感到厭煩」的狀態,你就能獲得正面的情緒感受,而這種過程也是獲得正面情緒的捷徑。

像這樣,對於「前路漫漫」的抱怨,最終絕對會漸漸轉化為「我現在好快樂」、「我現在好滿足」、「我現在覺得這樣很有趣」的愉悅和喜樂。

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

這裡買

質感提案都在這!追蹤 👉 生活報橘 IG,朝理想生活邁進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由時報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