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書,當你翻閱時,文字跟文字的堆疊還有更深的文字意義;有一首歌,當你播放時,聽見音樂的音符乘載著生命的過程;經過了在太空航行的歲月,地球上,有位害羞的男孩,慢慢的長大了,過程裡,他幸運的開始了歌唱;在舞台的燈光下,被人群簇擁,這麼多年了,他卻依然羞澀,心中對音樂始終悸動,現實沒有抹滅他對音樂的感動;一直到現在,還是會對音樂淚流,那是一份起初的愛,那麼深刻的投入。
——吳青峰首張個人專輯《太空人》簡介
2019年的夏天,華語樂壇一大消息:青峰將於9/6發行個人首張專輯。
蓄積17年的創作能量,十二首歌就像十二個故事,是那位男孩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
時間拉回2001年,蘇打綠樂團成立的那一年,也是大家開始認識吳青峰的那年。十多年來,青峰獨特的嗓音與歌聲裡的渲染力一直是蘇打綠的特色標誌,他的音樂、文字、思考都十分富有魅力,讓許多人深陷於這個男孩創作的世界裡。
青峰今年三十多歲,有時會搞笑自稱「微中年男子」、「中年歌手」,但我們還是樂意稱他為「男孩」,因為你能從他的創作與一舉一動裡,看到他仍保有孩童的那份純淨,以及對音樂單純的熱愛。
2016年底,蘇打綠宣布他們即將休團三年,於是在2017年1月1日成為第一個站上國家音樂廳開演唱會的樂團後,他們終於停下十幾年來從未停下的腳步。青峰也在經歷一年的休養後,於2018年春天宣告以個人身份重返樂壇。
「我快樂時候woo~我難過更要woo~」
今天應該照什麼規矩繼續,喜歡你從來沒有根據。
萬一「沒有答案」是唯一的答案,語言老是無法表達「語言自己」。
2018年6月,青峰發行了第一張 EP《Everybody Woohoo》,並邀來新生代爵士女聲 9m88 一起合唱,讓這首歌更添風味。
「woohoo」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意思,可以說只是一個表達情緒的狀聲詞,也正如青峰在歌曲發行時,於FB發文寫道:「心與情並不一定總是靠『語言』來詮釋,你怎麼表達,就都是你。」
這首歌的開頭有一句很可愛的話:「吳青峰!你要出來了嗎?」想必是許多人自2017年來就一直抱有的疑問。但是青峰以個人名義活動的第一首歌,或許跟很多人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大眾原本的預想應該會是一首抒情歌,然而青峰卻選擇了這首disco舞曲作為他solo的第一首歌,這樣的決定也恰好與這首歌的歌詞不謀而合:「哪有什麼都能說出個意義。」
〈請聽〉:「用你的心,聽我的心」
腳下的土泥,是軟喃的母親。一顆萌芽的種子,是嬰孩雷雨。
葉片纏繞莖,是年少的笑語。一朵待綻放的花,是戀人踅音。
2018年7月,青峰擔任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的推廣大使,也為活動寫了一首歌〈請聽〉做為主題曲,從這首歌裡,可以看出剛剛提到的,他被稱為「男孩」的原因。這個世界在他的描述下,變得如此純淨美好。
「小時候我就很喜歡一本張曉風的著作叫做《花之筆記》,那裡面是一張張花的攝影,搭配美麗的文字,文字中彷彿可以聽見花的故事、花的聲音,我想這本書影響了我很多,如何去聆聽,我們平常聽不見的聲音與姿態。」
——台中花博推廣大使 吳青峰
〈燕窩〉:「我要唱呀唱進你的心房。 」
尊嚴多麼地迂迴,人總是費心愛著消逝的一切。
無畏多麼地純粹,讓我明知危險就往哪裡追。
2019年1月,青峰以主持人與參賽者的身份參加歌唱選秀節目《歌手2019》,在節目中帶來許多精彩的演出,有唱自己的歌,也有唱別人的歌。
節目初登場時,他唱了蘇打綠的〈燕窩〉,他用了與以往以「蘇打綠」身份表演時不同的唱法與編曲,我認為他用更「悲壯」的方式詮釋了這首歌。一開始吉他音落下,幾個小節後帶出弦樂,接著才是鼓的加入,從這一層一層的堆疊,就可以感受到,這會是個充滿歌唱能量、細膩又精彩的演出。
2011年蘇打綠發表〈燕窩〉這首歌時,青峰曾於MV下方這樣寫道:
這首歌講的是我認為自己的歌者價值。燕子築巢,然後被佔有、焠鍊成一種殘忍卻被定義成「造福人們」的結果。我想歌手有時也是如此,從口中建築一個家,有時被認為傻,但若你想起我的歌,便已是值得。因為有你的分享,便已是完美。
「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
可能我唱出了你的苦澀,可能我唱著自己的人生。
可我們有過相同的心聲,所以你才會出現在左右,聽我唱著。
在《歌手2019》的冠軍賽上,他演唱了自己的新歌〈歌頌者〉,之後這首歌也正式發表MV。MV十分感人,將「歌頌者」這個定義擴大至所有人,不只是唱著歌的歌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命的「歌頌者」,用自己的方式歌頌著人生,而每一個看似平凡的人生,也都值得歌頌。不同於MV的氛圍,節目上的Live版本則是十分震撼,也非常推薦觀看。
〈歌頌者〉這首歌裡,巧妙地融入了蘇打綠經典歌曲〈小情歌〉的一小段落:「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或許早在13年前,青峰寫下這段歌詞時,就已預見他會成為一個用歌曲療癒許多人靈魂的「歌頌者」。他用詩人泰戈爾的一句話介紹這首歌,同時也介紹著自己:「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這首歌唱出了他從「蘇打綠主唱」到「吳青峰」身份轉變的心聲,或許人們對他的稱呼與印象有些許改變,但不變的是,十幾年過去,他仍然在這唱著。
〈蜂鳥〉:「我想要成為自己,也成為你的光。」
我們總是以為能夠自由,回過頭那世界卻依舊。
哎愛它來的時候,緊握的拳頭,別忘了捉那個夢。
2019年2月,發行了青峰為電視劇《我在北京等你》創作的主題曲〈蜂鳥〉,是一首比較輕快俏皮,充滿能量的歌。
這首歌融合了神話故事元素,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牠在阿茲特克神話中被稱作維齊洛波奇特利,為太陽神之意。歌中唱到「渺小卻帶來了神話」,告訴我們儘管看似平凡渺小,但只要跟蜂鳥一樣不斷拍打翅膀、努力去追尋,夢想其實並不遙遠,我們都能成為自己的光。
〈巴別塔慶典〉:「這裡是自說自話王國歡迎光臨!」
這裡是自說自話王國歡迎光臨,在這裡胡言亂語才是正常事情。
這裡有不倫不類有各行各業,在這裡不聽人話也不分晝夜。
2019年7月,青峰發表了新歌〈巴別塔慶典〉。
傳說很久以前,人類其實都是說著同一種語言的,有一天他們想要建造一座能直達雲端的塔,用來傳播自己的名聲。上帝看到了之後認為:「他們都是一樣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如今他們既然能做起這事,以後他們想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了。」於是決定打亂他們的語言,讓他們造不成塔。而那座塔,就名叫「巴別塔」。
青峰藉由首歌表達,以前那些人之所以造不成塔,是因為他們語言不通,但現在的人們就算語言相通了,卻仍舊彼此不理解、聽不進他人的意見、自說自話,因此仍然「建造不了塔」。
這支荒誕不經的〈巴別塔慶典〉MV,是與韓國導演Wonmo Seong (DIGIPEDI)合作,我認為很有趣,因為就算「語言不通」,仍舊完成了這支出色的MV。因此,是否能造出塔,重點並不是語言相不相通,而是能否互相理解、尊重。
「航行太空,心太空。」
航行太空,心太空,是你在慫恿。
我又一次,又一次,在深夜發瘋。
有人揮手,有行踪,是你在舞動。
我又一次,又一次,溺在洪水中。
2019年8月,當大家還沉浸於「慶典」中,青峰又無預警發布了新歌〈太空〉的消息,並宣布個人首張專輯《太空人》即將發行。
這首歌表達了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孤寂的對比,如同歌詞提到:「航行太空,心太空。」。許多人應該對〈太空〉這首歌的旋律並不陌生,這是青峰於2003年寫下的作品,他曾於2006年將demo以個人帳號放在Streetvoice平台上,沒想到就被傳開了,這首歌甚至被冠上「蘇打綠」的名字。
對此,青峰曾發文表示:「至今,某些大德依然以『蘇打綠的舊作』來稱呼這首歌,我覺得對這首歌有點不公平;一直在我的歌裡找蘇打綠,對我,對蘇打綠都不公平。」
短短時間內,發表了風格迥異的兩首歌〈巴別塔慶典〉與〈太空〉,有些人會好奇,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青峰風格」,但其實兩者都是。當我們定義創作者為「某個風格」,同時也是在將自己的刻板印象強加於他身上。
關於「青峰」與「蘇打綠」的音樂、關於音樂的「味道」,青峰是這樣說:「蘇打綠跟吳青峰就是兩件事,請大家別再帶著錯誤的期待或預設去聽吳青峰的首張專輯,這對《太空人》裡頭任何一首歌,任何一個音符都是不公平的。沒有任何人的喜好有資格去決定任何音樂的好壞,我們沒有那麼偉大,聽音樂也沒有那麼嚴肅。」
因為〈太空〉這首歌的MV,炎熱的古巴哈瓦那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青峰人型冰雕。關於拍攝地點的選擇,是因為歌曲表達的「溝通錯置」,給了導演洪詩婷一個想法:「選擇緯度與台北相近,經度卻完全相反的古巴,體會同一緯線上的人事物思考事物的方式到底是怎樣。」至於那個瘋狂的大型冰雕計畫,洪詩婷說:「冰沒有膚色的差別,一隻在地板上融化的手,一張融化的臉,跨越國籍,跨越種族,跨越性別,跨越時代。」
「是時候回太空了,一起嗎?」
男孩開玩笑的說,其實他有很多想法想表達,但不善於用話語闡述,只能把想說的話,用他最熟悉的方式,透過《太空人》的專輯形式,完整呈現,用一些不只是字面上的辭意,表達更深的語意。
——吳青峰首張個人專輯《太空人》簡介

圖片來源:吳青峰 FB粉專
青峰在宣布個人首張專輯《太空人》即將於9/6發行後,也於FB粉絲專頁上以詼諧的方式介紹十二首歌的歌名以及透漏關於歌曲的小訊息。
#1〈譯夢機〉:本來想寫一首一分半的intro曲目,最後不小心寫成七分半的催眠曲。
#2〈回音收集員〉:一首只有敲擊樂器與人聲的歌,如果第一首譯夢機沒有把大家弄睡,也有可能聽到第二首歌決定離開。歌詞是從專輯其他十一首歌詞收集拼湊起來的。
#3〈巴別塔慶典〉:沒想到這是目前最不另類的歌吧。
#4〈太空人〉:人生目前寫過最喜歡的一首歌詞,但喜歡不是因為寫得多好多特別,而是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平凡。
#5〈傷風〉:當傷害成為一種風氣,我們不知不覺都被傳染了。
#6〈失憶鎮〉:我心中的專輯主角形象是一個躺在病床上看似無意識的人,沒有人知道癱瘓的他腦裡到底有沒有另一個世界、知不知道自己沒有醒來,失憶鎮是想像失憶的人,也是這個主角腦內活動的廢墟,但是外人看來的廢墟或許他在腦內其實過著華麗生活。
#7〈太空〉:一首寫好16年的歌終於找到對的時機、位置、主題收錄。
#8〈水仙花之死〉:Narcissus死去的地方長出了水仙花,但這花看見湖中的自己因而後悔了枯萎了。
#9〈男孩莊周〉:當我們還是小孩,沒有任何價值觀、沒有任何判斷,卻反而有無限可能,最高深的其實是簡單可能都不能也可能無所不能。每一個小孩都是一個莊周。
#10〈太空船〉:專輯最老的歌出現了,這是十七年前寫的歌,感謝還有出土的機會,所以編曲也用了很懷舊的元素,但年輕人大概是不會懂的。
#11〈線的記憶〉:神秘人寫的曲,神秘人編的曲,神秘人詞寫得還好所以詞是我寫的。
#12〈Outsider〉:不小心變成一首十分半的敘事曲,不小心變成寫過最多字數的歌詞。
吳青峰不只是歌手、創作者,更是一位藝術家,太空面罩下,只是個單純熱愛音樂的男孩。也許每個人對於同一個作品的理解都會不太一樣,但藝術不就是如此嗎?讓我們帶著最單純的投入,用心聆聽他最真摯的聲音,進入他的太空世界吧。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吳青峰)